今年以來,歐債危機惡化使世界經濟更加疲弱,全球貿易急速放緩,香港外部需求也降到了冰點;與此同時,歐美各國不斷強化量寬政策,造成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香港資產泡沫急速膨脹,拉高內需并支撐經濟有限度擴張。經濟“外冷內熱”的結果是持續低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增速在第一、二、三季度分別只有0.7%、1.2%和1.3%,頭三季度平均僅為1%,是本輪經濟復蘇以來的最低點;經季節性調整的經濟升幅,在二季度收縮0.1%之後,三季度反彈0.6%,算是避開了一次雙底衰退。具體而言:
一是外需不足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比預期大。受歐債危機不斷擴散的影響,本港頭九個月整體出口僅輕微上升1.5%,大大低於去年的10.1%,扣除價格變動後出口貨量更減少2.2%,放緩速度甚至高於全球總體水平;出口疲弱也使本港服務輸出實質升幅降至1.9%;包含貨物凈出口和服務凈輸出的外部需求,直接拉低GDP增長2.4個百分點,疲弱狀況可與世紀金融海嘯的2009年相提并論。
二是內部需求在外需不足情況下仍保持興旺。過去十年香港內外經濟增長動力出現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2002-2006年外需為主要經濟動力,但在2007-2011年,內需上升為主要動力,外需則退居次要地位。今年以來內外需動力倒掛情況,似乎更加“變本加厲”,首九個月貨物出口實質減少0.5%,而私人消費卻增加4.1%,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本地固定投資實質升幅更高達9%,拉動GDP增長兩個百分點,僅次於私人消費。全部內需共帶動經濟上升3.5個百分點,是同期GDP升幅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