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仍然挑戰重重
美國大選及中國政治領導層更替過后,民眾關注焦點又回到2013年的經濟展望之上。
可喜的是,2012年拖累亞洲經濟增長的出口及財政開支等主要因素皆見回穩。其中,內地已由年初的經濟顯著放緩,轉為周期性經濟復蘇。至于區內大多數國家亦見消費信心及采購經理指數回升,顯示本土需求動力正在加強。經濟基調良好、公共財政穩健及政策較具彈性以抵御外圍沖擊,將有助于區內國家,特別是內地的經濟回穩,并以高于發達國家的速度增長。香港作為細小、開放型的經濟體預計亦可受惠。
近月香港多項主要經濟數據均見改善,重燃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的憧憬。雖然我們亦相信香港經濟會踏入周期性的復蘇,但多項結構性的不利因素,仍會左右整體經濟表現。持續削減債務,意味大部分西方國家的經濟仍會陷于低迷狀況。主要國際債權人對希臘削赤進度的定期審核結果,西班牙會否需要財政援助,以及歐盟討論2013年預算案等不明朗因素,亦可能影響企業招聘及投資的決定。
總體而言,2013年經濟前景與2012年下半年經濟形勢相近,主要視乎歐美兩地的經濟發展:
一、發達國家依然忙于處理金融危機前積累的失衡問題,我們估計這一問題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解決。推行財政緊縮措施固然為經濟增長帶來隱憂,但不致于動搖復蘇基礎;
二、出口輕微改善及消費保持平穩,將帶動香港經濟增長由2012年估計的1.5%上升至2013年的3%,但仍低于4.5%的潛在增長水平;
三、2013年按季增長趨勢料與2012年相似,第一季度增長較慢,增速自第二季度起加快。
需求回升帶動出口復蘇
過去兩個月外貿表現異常波動。香港出口貨值在2012年9月份大幅上升15.2%后,10月份出乎意料下跌2.8%。值得留意的是,經季節性調整后的數據顯示,出口自9月份以來持續改善的形勢并未改變。
整體而言,我們估計2013年香港出口保持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期環球經濟增長,將由2012年的3.3%加快至2013年的3.6%。我們推算假如環球經濟增長3.6%,香港出口可望上升10.4%。需要指出,自2011年以來,香港出口增長一直較回歸分析所預測的數值低約5個百分點。這或為內地勞工成本上升及低端制造業加速外移至東盟國家等結構性不利因素所致。計入相關因素的影響,我們預料2013年香港對外貿易貨值略為上升,出口及進口分別實質增長5%及5.7%。
勞工市場及消費市道會否繼續向好?
除了外貿數據好轉,近月香港零售消費市道亦有所改善。
雖然環球經濟低迷,但穩健的本地勞工市場無疑已為香港經濟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本地勞工市場受外圍環境不明朗的影響尚算溫和。不過,就業數據被廣泛視為滯后的經濟指標,因此失業率今后仍可能進一步攀升,但無論如何,失業率升至4%以上的機會不大。
假如仔細審視就業數據,可以發現結構性因素的改變對當前勞工市場穩健起關鍵作用。這次經濟放緩與過往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首當其沖受影響的行業如制造、批發及零售、進出口貿易和運輸及倉庫業,現在其勞動密集程度已遠遠低于10年前的水平。
具體而言,上述行業每產出單位所需的員工數目在過去10年最少降低了20%。該等行業對本地生產總值貢獻較多,而對就業的貢獻相對較小,正好解釋為何香港經濟增長顯著放緩而失業率卻仍處于較低的水平。
我們預計失業率將于2013年底前逐步升至4%。不過,勞工收入增加及財富效應由中性轉為正面,將有助于目前占香港實質生產總值66%的私人消費開支在2013年繼續增長。然而,通脹上升將會蠶食消費者的購買力。據此,我們的計量模型推算2013年實質私人消費增長為3.8%。
投資繼續增加
在本地生產總值的眾多分項中,投資增長復蘇的規模及時間最難以確定。幸好,目前數據顯示本地企業對投資于長期項目仍具信心。2012年前三季度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累升8.8%,或反映企業信心已經有所增強。
當局加快推行基建項目及房屋市場前景穩定,意味建筑及建造業資本開支或可保持較高增長。此外,宏觀經濟不穩的因素減退,融資成本處于極低水平,以及海外直接投資加快流入香港,亦有助于機械設備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通脹見底回升
資金重新流入香港及資產市場再次活躍或增加來年通脹上升的風險。我們認為2013年中,香港通脹將高于目前水平,主要原因包括:一、內地糧食價格回升;二、人民幣兌港元再度升值;三、基數效應;四、租金水平在新一輪房屋市場調控措施推出后上揚;五、經濟增速加快。2013年整體通脹率料逐漸攀升,年底上升至5%,全年平均則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