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羅伯特•雷佩托指出:一個國家可能耗盡它的礦產資源、砍光森林、侵蝕沃土、污染水體、使野生動物和魚類等瀕臨絕跡,但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隨著這些資源資產的消失而穩步上升。
由于從工業革命到上世紀50年代,發展強調的是經濟產值和利潤增長以及物質財富的增加,但經濟快速增長在帶來工業文明的同時,也導致全球性資源日益短缺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羅伯特•雷佩托指出:一個國家可能耗盡它的礦產資源、砍光森林、侵蝕沃土、污染水體、使野生動物和魚類等瀕臨絕跡,但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隨著這些資源資產的消失而穩步上升。所以到上世紀70年代,迫于資源環境危機和可持續發展考慮,發達國家開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資源再生產業,把傳統的以“資源—產品—廢棄物—污染物排放”單向流動為基本特征,表現為高耗能、低利用、高污染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為特征,表現為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環率的“循環經濟”。
這一轉變對這些國家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緩解資源短缺、減輕環境污染壓力產生了顯著效果,尤其是應用而生的環保產業為這些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利潤。據估計,本世紀初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已達到6,000億美元,2010年達到18,000億美元。經驗表明,經濟增長不能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和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遵循經濟規律,還要遵循自然規律,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消耗高、資源浪費、污染環境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
為此,甘肅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影響力的同時,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擴展原有產業鏈,增加產品加工深度;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展循環經濟,在實現資源重復利用并提高資源產出價值的同時,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改變甘肅經濟的功能定位和整體面貌,形成多元化的經濟增長體系,推進甘肅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