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夏產業結構現狀
寧夏產業結構(基于2007年-2010年寧夏GDP產業構成)存在以下特征:一是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大,2007年-2010年第二產業占比均超過80%,且存在繼續擴大的趨勢。二是第二產業中重工業和建筑業占比過大,2007年-2010年重工業和建筑業增加值占整個GDP份額均超過40%。可見,以重工業和建筑業為首的第二產業是寧夏的主導產業。三是寧夏產業結構缺乏自動調整的動力,存在持續不均衡的趨向。四是從產業構成、主導產業、產業關聯度等可以得出目前寧夏產業組織具有產業鏈短、產業組織關聯性低、產業的價格彈性小、產業進入門檻高、產業原始壟斷性高等特點,這樣的產業組織缺乏充分的競爭性,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
(二)寧夏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
1.經濟增長呈現停滯狀態。近6年(2006-2011)寧夏GDP增長速度(見圖1)除2010年外,其余5年GDP增速基本呈現停滯或下降狀態,原因之一就是產業構成不合理。
圖1:2006年-2011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億元、%)
數據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寧夏統計信息網,2011-03-15
2.現行產業結構不支持經濟持續發展。寧夏的主導產業是能源(重工業的核心)和建筑業,能源和建筑業對目前整個寧夏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但限于中國當前的能源利用制度、能源開采技術、能源交易市場的限制,以及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能源產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和環境制約型產業,其產業鏈條短、生命周期短。因此長期來看,目前的產來結構不可能支持寧夏經濟的持續發展。
3.現行產業結構的外部不效應明顯。目前寧夏的主導產業是以重工業和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這一產業結構存在吸納就業少、持續發展難度大(由于是資金、技術、水資源密集型和環境制約型產業)、影響收入公平和環境治理等特點,因此,其外部效應不明顯。
基于目前寧夏產業結構存在的諸多弊端或風險,說明寧夏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必要和緊迫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