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息化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實施全民上網計劃。加快有線和無線寬帶網絡平臺升級換代,推動三網融合發展,開展4G建設試點,構建全區信息高速公路,實現所有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和80%以上的自然村寬帶網絡全覆蓋,讓全民享有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網絡服務。
建設智慧寧夏,基礎在教育、關鍵靠科技、標志是信息化。要把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提升作為搶占發展制高點、提升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來抓。
強化智力支撐。深入實施《寧夏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全力推進素質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覆蓋面,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面向市場的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政策,用好用活本土人才,重點引進一批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推進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部區、省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緊盯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形成一個產業一個研發平臺的科技服務模式。注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廣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產出見效快的共性關鍵技術和科技成果。深化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實現主要農產品名優品種、實用技術全覆蓋,打造西部制種優勢產區。到2017年,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到全區生產總值的1.8%以上,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3%。
提升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應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實施全民上網計劃。加快有線和無線寬帶網絡平臺升級換代,推動三網融合發展,開展4G建設試點,構建全區信息高速公路,實現所有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和80%以上的自然村寬帶網絡全覆蓋,讓全民享有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網絡服務。完善政務信息體系。以提供政務與公共服務信息為重點,建設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型電子政務平臺,把所有政府機構能夠提供的政務信息全部送上互聯網,全天候24小時在線提供服務,構建滿足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體系。建設民生智慧平臺。圍繞就業、理財、旅游等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加快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家政、智慧社保等重點行業平臺建設,為群眾創造更便捷、更環保的網絡生活方式。推動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保等基本公共信息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發揮信息化助推作用。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城鎮化、提升農業現代化。利用新一代技術,改造特色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實現50%以上的企業研發設計信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在縣級以上城市建設區域性平臺,實現交通、治安、抗災救災等智能化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發展精準農業,實現四化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