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全面做好社會保險、救助、福利和慈善等工作,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建成統籌城鄉、保障有力、層次清晰、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是發展之本、幸福之源。要豐富民生計劃內容,發展各項民生事業,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區人民。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和培訓服務力度,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的就業問題。突出抓好失業人員就業培訓和再就業服務工作,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充分就業。
增收是民生之源。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使收入分配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實現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高于全區生產總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社保是民生之基。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全面做好社會保險、救助、福利和慈善等工作,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建成統籌城鄉、保障有力、層次清晰、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加快城市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建立滿足不同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讓城鄉困難群眾住有所居。
健康是民生之福。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社區傾斜。大力培養全科醫生,充實基層醫療隊伍,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醫德醫風、和諧醫患關系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優質、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寧夏行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加強人口控制與服務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文化是民生之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扎實開展民風建設。面向基層、貼近群眾、服務大眾,繁榮文學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民族特色文化事業,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優秀文化,提高文化產品質量,構建內容豐富、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優勢,推動文化科技嫁接、文化旅游交融、相關產業聯動發展,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全區生產總值的4%。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責任重于泰山。我們一定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在群眾期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急難上見真情,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勤勉務實,夙夜在公,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讓全區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