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扶持和行業高利潤驅動下,寧夏風電和太陽能呈現爆炸式增長,但與固有的電網格局、并網接入和線路輸送不匹配,加上新能源電價上網成本高,2010年寧夏火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25元,風電0.58元,光伏發電1.15元,煤層氣0.498元,均高于火電成本2~5倍。
1.執行層面上缺乏科學規劃。寧夏出臺的有關政策多傾向于宏觀層面,微觀層面上的政府補貼、財政稅收、投融資及產業發展促進政策等配套措施缺失,效能評價體系等沒有明確的規定。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中雖規定了企業增值稅、所得稅減免措施,但對關稅、固定資產稅、技術開發稅等沒有制定詳細的稅率或減免政策。光伏發電主要環節之一的接入配電網分布式發電項目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持,風電接人系統工程投資、運行維護等相關措施尚未制定。發展規劃側重于資源規劃,缺乏具體的新能源發電送出和消納方案。
2.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新能源產業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風電為例,核心技術是風機制造,世界風機制造技術由丹麥、德國、日本等國掌握。寧夏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僅限于塔筒、塔架、葉片等微利零部件技術。太陽能核心技術是生產99.9999%的多晶硅,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西門子改良法、硅烷法、鋅還原法以及冶金法被美、日、德3個國家7個公司的10家工廠壟斷,2008年寧夏發電集團攻克了冶金法技術難題,其它多晶硅生產企業均從國外引進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滯后,從事光伏研究的人才多從半導體專業轉型而來,缺乏專門的新能源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加上經費不足和管理人才缺乏,難以形成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人才服務體系。
3.產業鏈不完整。完整的風電產業鏈包括風機零部件制造、風機整機制造、風電投資和發電系統等4個維度,寧夏風電產業發展很快,但產業鏈不完善,目前風機制造僅有幾家大公司從事,大部分企業只能生產塔筒、塔架、葉片等微利零部件。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太陽能多晶硅、硅錠(硅棒)生產、太陽能電池、集成組件、光伏產品和發電工程6個相關環節,其中,高純度多晶硅是光伏發電核心器件。目前僅有寧夏發電集團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大部分光伏企業均從事硅錠(硅棒)生產和組件封裝等中端生產。寧夏光伏產業“原料靠進口,銷售靠出口”兩端在外情況嚴重,價格受制于國際市場,成本居高不下,而企業卻承擔了產業鏈中高污染、高耗能的中端環節。產業鏈不完善嚴重制約了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
4.產品推廣應用存在障礙。在政策扶持和行業高利潤驅動下,寧夏風電和太陽能呈現爆炸式增長,但與固有的電網格局、并網接入和線路輸送不匹配,加上新能源電價上網成本高,2010年寧夏火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25元,風電0.58元,光伏發電1.15元,煤層氣0.498元,均高于火電成本2~5倍。高成本使新能源價格高企,在聯網結算方面遇到難題。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有相應的補貼和稅收優惠,但短期內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推廣應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