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重點領域加大投入,民間投資比重達到41%,工業投資增長30%,藏區投資增長45%;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輕工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68億元左右,增長30%以上。非公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8%,成為一大亮點。
從1月5日召開的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2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省發展改革部門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全力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促民生,全省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好中見快的良好態勢。
——投資強勁增長。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135億元,增長42%,為歷年最高。起草完成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篩選推介了一批BT項目。圍繞“兩新”目標和“三區”建設,初步篩選了一批后五年實施的重大前期項目,估算總投資將突破2萬億元。全年下達重點領域前期項目318項。119項重點項目全部實現開復工,完成投資96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結構持續改善。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重點領域加大投入,民間投資比重達到41%,工業投資增長30%,藏區投資增長45%;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輕工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68億元左右,增長30%以上。非公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38%,成為一大亮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雙百”項目進展加快。園區經濟快速壯大,集聚效應明顯。
——消費繁榮活躍。大力實施“家電、摩托車、小排量轎車下鄉”等政策,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政服務工程等項目, 220多萬農牧民受益。現代物流業發展迅速,朝陽物流園區已具備生產資料專業市場、生活資料儲運配送和鐵路運輸三大功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6.5個百分點。
——價格平穩運行。全面落實價格調控責任制,簽訂價格調控目標責任書,認真執行價格指數通報和財政獎勵制度。積極做好價格監測預警,健全價格調控長效機制,制定實施《價格調節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征收價格調節基金1.3億元。治理規范收費政策,強化對農貿市場、交通運輸、農超對接點等領域的檢查力度。出臺了《青海省價格監督檢查辦法》。
——民生全面進步,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全面落實省政府確定的民生十件實事,努力做到了項目、資金向基層、農牧區、困難群眾傾斜,實現發展成果共建共享;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之源,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力實施開放融入戰略,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