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青海省建立第一個森林公園以來,伴隨著旅游業尤其是生態旅游業的興起,青海省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方針,把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生態旅游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地方的形象窗口,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完善運營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森林公園開發建設。
從省林業廳獲悉,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建設,目前,青海省森林公園建設已初具規模,全省17處森林公園總面積達45.84萬公頃,年均接待游客110萬人次,年均旅游收入5884萬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明顯。
自1992年青海省建立第一個森林公園以來,伴隨著旅游業尤其是生態旅游業的興起,青海省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方針,把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生態旅游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地方的形象窗口,多渠道籌集資金,不斷完善運營和管理水平,大力推進森林公園開發建設。據介紹,目前,青海省已建立森林公園17處,經營總面積45.84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處,省級森林公園10處。
隨著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青海省森林公園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正不斷顯現。全省森林公園培育了440萬畝各具特色的風景林,保存著全省7個植被小區的全部典型群落,保護著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等珍稀名貴樹種和部分完整的原始次生林群落,以及各類野生動物58種,在全省森林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年,青海省森林公園自身旅游收入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長,北山、坎布拉、大通等森林公園已成為當地旅游產業龍頭,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和發展更是帶動了藏文化和黃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