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城冬春季節從外地共調運10萬噸蔬菜保證供應。此外,還不斷加大冬季設施蔬菜種植力度,加強平價菜品調控,讓本土蔬菜在平抑價格上發揮作用,保證讓市民在冬季吃到新鮮、放心的蔬菜,另外,在明年春節前10天,還將調運需求量較大的隴椒、韭黃、蒜薹等蔬菜。
隨著天氣變冷,我省進入全年最缺蔬菜的季節。為了讓市民在冬季吃到新鮮、放心的蔬菜,省城冬春季節從外地共調運10萬噸蔬菜保證供應。此外,還不斷加大冬季設施蔬菜種植力度,加強平價菜品調控,讓本土蔬菜在平抑價格上發揮作用。
外地菜 一個攤位一天能賣六七百斤
11月7日,立冬。清晨的海湖路批發市場進入一天中最忙碌的時段。蔬菜批發區,幾十輛大型貨車載滿了各類蔬菜,這些蔬菜大多來自甘肅、山東、陜西、四川等地。
正在整理攤位的袁師傅說:“從上個月開始,本地蔬菜就逐漸變少。”他的攤位上,擺放著來自安徽的紅辣椒、來自甘肅的西紅柿、來自四川的洋蔥等十幾種產地不同、種類不同的蔬菜。冬季剛到,袁師傅攤位上的外地菜一天能賣出六七百斤。市場交易所一位姓周的負責人說:“海湖路市場每天進來的蔬菜量至少有1000噸。目前,市場內的蔬菜90%來自省外。市場中的蔬菜品種和數量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今年8月至9月,省城調運了0.5萬噸蔬菜;10月份,調運了3.3萬噸。從今年11月到2014年3月底,預計調運6.2萬噸。今冬明春省城共計調運蔬菜量達10萬噸。政府本著市場缺什么品種就調運什么品種的原則,調運種類主要以大眾菜為主。另外,在明年春節前10天,還將調運需求量較大的隴椒、韭黃、蒜薹等蔬菜。
本地菜 量雖少了但種植力度不減
為了保證今冬明春的蔬菜供給,政府一面從外地調運蔬菜,一面加大本地蔬菜種植力度。
在大堡子鎮青海泰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85個大棚中,種植著上海青、菠菜、茼蒿、油麥菜等葉菜類蔬菜。大棚負責人沈工告訴記者,進入冬季,設施蔬菜種植迎來了氣候氣溫的考驗,為了保證生產,基礎設施的維護非常重要。修復大棚保護膜、更換新的蓋棚棉被,這些都需要資金。政府的補助項目包括了這些,除此之外,還有種子、農藥、化肥的補貼。這樣算來,降低生產成本后的蔬菜價格自然要低一些。
青海泰盛的大棚種植僅僅是我省冬季設施蔬菜種植的一個縮影。為了保證本土蔬菜供給量,我省先后出臺多項措施,努力建設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健全市場流通體系、用處罰和補助獎勵的辦法提高溫棚種植率等。在今年年底,力爭達到全省往年所建溫棚下種率100%,當年新建溫棚下種率50%。除此之外,每年西寧市還會拿出近5000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包括深冬溫室建設和舊棚改造。
蔬菜總儲備量:七個品種4萬噸
調運外地菜、擴大種植面,為的就是讓蔬菜價格回到合理區間。11月7日,海湖路市場蔬菜批發區的西紅柿批發價為每斤2.8元、辣子批發價為每斤3元、山東大蔥批發價為每斤1.8元、洋蔥批發價為每斤0.8元……記者在批發市場中了解到,政府會選取一部分商戶作為平價菜點,讓其在平抑物價中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省城大型超市、平價菜店中的冬菜供給,也在發揮著自己平抑物價的作用。11月7日10時許,省城華潤萬家超市的生鮮區里來了許多顧客,生鮮部的韓經理說:“今天開業一個多小時,超市內每斤0.68元的六百多斤洋蔥就賣完了,到了腌菜的季節,超市的白菜每斤0.42元,比批發市場至少便宜了0.2元,光白菜每天就能賣出一噸。這兩天,來自樂都的蘿卜又開始熱銷了,價格在每斤0.4元左右。平價菜的銷售也在按照慣例執行。”韓經理告訴記者,如今在政府平抑物價的政策下,超市更趨向于跑量銷售,使用這樣微利甚至無利多銷的手段,不僅能夠惠民,而且還能帶來更多的回頭客。對于今冬蔬菜的供給,韓經理說:“品種與往年差不多,數量有所增加。”
為了保證今年冬季蔬菜市場供給量,西寧市商務局安排儲備了胡蘿卜、土豆、大白菜、甘藍、蒜薹等7種耐儲品種,蔬菜總儲備量為4萬噸。此外,還有2600噸肉類儲備量。這些蔬菜、肉類將會在明年元旦、春節、3月前后投放市場。政府將會對承儲單位在儲備過程中發生的合理費用給予必要補貼,對企業建設和改造倉儲設施積極爭取相關協調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