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省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數目雖然比較多,但是大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比較缺乏,難以形成有輻射能力的區域影響力。
盡管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一些地方對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性仍然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企業和農民參與農產品加工業的積極性不高,許多加工企業規模小、加工技術水平低。陜西省的農產品加工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1.加工品種缺乏,原料基地建設滯后。首先,從農產品生產經營戶方面來看,廣大農民局限于傳統的簡單銷售模式,沒有樹立起和企業進行長期穩定銷售的合作觀念。其次,從農產品加工企業方面來看,企業所需的的原材料大多是自主收購,沒有把企業效益與農戶收益很好的聯系起來,相當多的企業與農戶之間只是買賣關系,沒有企業自己固定的原料基地。在具體加工過程中,也沒有把原料進行分類加工,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2.企業規模偏小、周邊輻射能力不強。目前,陜西省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數目雖然比較多,但是大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比較缺乏,難以形成有輻射能力的區域影響力。從具體的生產情況來看,許多加工企業的生產還停留在在作坊式的加工狀態,有些甚至還是家庭式的粗加工、經營規模小、管理模式落后。雖然可以帶動周圍的群眾也模仿生產,但是無論從生產規模還是科技使用等方面,都難以形成有效的輻射和帶動能力。
3.投入力度不大、科技研發能力不強。陜西省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農產品開發有著巨大市場潛力,但是各地真正開發加工的農產品并不多,包括一些地方有影響的農產品都沒有很好地進行加工生產。加上許多地方農產品貯藏條件差,加上許多農產品集中收獲后難以及時進入消費領域,就會導致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嚴重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現有的農產品加工,大多也都是簡單的初加工,沒有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也沒有工業化批量生產的能力,不能保證產品的統一質量,產品檔次低。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深加工的比較少,有影響的名牌產品更少,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也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4.品牌意識缺乏、市場經營能力不強。目前多數加工出的農產品品牌優勢不強,市場占有率低,一些有影響的地方特產,很多都由于加工不細致,宣傳力度不夠,在全國知名度不高,市場銷售份額也不大。企業缺乏樹立品牌的意識,商標等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盡管陜西省的農產品資源豐富,但種植方與加工企業在供需方面聯系不強,一方面,有些地方的農產品產量過剩,無法及時銷售,另一方面,加工企業卻沒有穩定的原料來源,在自主聯系原料的過程中又增加了原料收購的成本和運輸的成本。許多地方由于生產、加工、銷售互相脫節,信息不暢,就會導致項目盲目重復投資,管理和經營秩序混亂,嚴重影響和制約農產品加工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