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省的許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還處于剛起步階段,自身的資金積累十分有限,急需多方面入手解決資金緊張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加工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對于陜西省未來的發展而言,一定要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應該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途徑,使陜西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1.加大原料基地建設,確保原料供應充足。應該通過大力調查各地的農產品生產狀況,根據企業的規模和生產潛力所需,對具體生產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布局,既要考慮產能的過剩又要考慮供應的不足,要把原料生產基地的建設與企業的發展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保證原料供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生產,提高生產原料的品質,為打造優良的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爭取把陜西關中地區建設成為全國果業和糧油產品的精、細、深加工的品牌示范區,把陜北打造成雜糧、紅棗、薯類等全國深加工的基地。把陜南的中藥材、茶葉等打造成在全國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加工基地。通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全省農業增收與工業增產的良性互動,促進陜西經濟的發展,提高陜西在全國的影響力。
2.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增強周邊輻射能力。政府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培育一批生產效益好、技術水平高、競爭能力強、出口規模大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此基礎上實施整合重組戰略,針對農產品加工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加大整合重組工作的力度,提高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影響力、競爭力。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的力度,吸收國內外有實力的加工企業參與進來,有效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設備、管理、等優勢提升企業發展能力和水平。要注重產業園區建設,在現有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有選擇的建立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重鎮、強鎮,增強農產品加工產業的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有區域特點和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出品基地,為農產品加工和出口創造條件。通過以上的措施,有效的帶動周邊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3.加大各項投資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從資金方面來看,目前陜西省的許多農產品加工企業還處于剛起步階段,自身的資金積累十分有限,急需多方面入手解決資金緊張問題。首先,政府有關部門要從項目和資金方面,結合實際進行研究,設立農產品加工業專項資金,加大對這些企業的投入力度。在招商引資方面,對涉及農產品加工的項目在金融信貸等方面給與相應的優惠,積極引導其他產業資本在這一領域的資金投入,不斷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能量。其次,村鎮銀行的設立宗旨在于促進農村地區形成投資多元、種類多樣、治理靈活、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更好的支持新農村建設。各地方信貸部門可以根據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需要,從產、供、銷等各環節進行靈活投放貸款,積極組織農民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組、互助社,及時解決農民生產和企業發展深加工項目中的資金問題。再次,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出臺一些具有激勵作用的稅制度,從稅收方面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一定的優惠,解決制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問題。第四,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加強與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所的技術合作,積極創建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中心,研發加工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
4.樹立商標品牌意識、加強市場經營能力注重實施品牌戰略,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一條重要途徑。首先,要從源頭上入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其次,實行獎勵機制,引導各加工企業發展有技術含量的深加工、精加工,積極培育和發展自有特色品牌,進一步樹立產品的出口意識。再次,進行地方特色的文化包裝,積極組織各種規模、各種特色的農產品展銷活動,擴大陜西各地農產品的影響和知名度。
在市場經營方面,政府要加強農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的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市場;從農產品的儲藏、包裝、運輸等各環節入手,降低農產品流通中的管理費、交易費和運輸費用,形成健全的農產品物流體系,促進農產品的通暢流通;引導建立農產品流通企業,實現農產品產銷的有效對接,擴大農產品貿易渠道;加大信息網絡建設;積極組織各加工企業參加各類博覽會和農產品交易會,引導企業增強對外合作意識,與其他城市開展合作經營,擴大陜西農產品對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