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紡織產業要長足發展必須以“立定資源、開展邊貿、突顯重點、深化特色”為原則,緊抓西部開發戰略機遇,大力推進棉紡織、絲綢、服裝及其他特色產業的發展。
陜西省紡織振興規劃提出,陜西紡織近三年要“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發展相結合,堅持科技進步與技術改造相結合,堅持突出重點與兼顧全局相結合,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推動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不斷加快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根據陜西紡織產業狀況提出如下發展對策。
1、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產業優勢是將本地或者區域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資本資源、市場資源等進行產業化、精準化的結果,以便為某一產業的發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比如集中價格低、質量高的原料、勞動力、技術,形成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和營銷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商品市場;形成產業集群或完善的產業鏈,產生強有力的外部規模經濟等。
西安紡織產業要長足發展必須以“立定資源、開展邊貿、突顯重點、深化特色”為原則,緊抓西部開發戰略機遇,大力推進棉紡織、絲綢、服裝及其他特色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陜西省的棉紡織業、紡織器材行業以及安康的絲綢業的優勢地位;引進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內蒙古、新疆、寧夏、青海、甘肅和西藏的特色毛制品;積極配合四川、廣西、云南等地的繭絲綢加工;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棉紡織、服裝業。同時,要發展民族藝術和民間工藝特色產業,利用西安悠久的多元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民族服裝服飾、工藝裝飾品、針繡工藝品等特色產業,促使產業多元化發展。
2、大力開展關鍵共性科學技術攻關,不斷加強紡織產業技術升級改造
科學技術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力量。胡錦濤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實現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西安市要緊緊依靠紡織科技攻關并將其作為第一抓手,密切配合當地的科研院校,促使企業與當地科研院校深入合作,不斷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爭取每年組織實施一批紡織關鍵共性技術科技攻關并示范推廣,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紡織產業基地的建設加大力度,逐步推動傳統紡織產業的改造和升級。例如積極推廣納米技術在紡織業研究和生產領域中的應用,并組織各大小企業將成果展覽研討。同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級科技項目安排中要重點扶持紡織項目,組織開展紡織重大科技攻關招投標,增強紡織企業的實力,帶動技術進步,促進紡織產業基地良性發展。
3、實施信息化工程,全面改進提升紡織產業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西安要以建設全國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為契機,以全國CAD應用示范地區為重點,組織實施“區域紡織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加速信息技術向紡織領域滲透。
第一,大力推進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系統(CAD/CA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及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在紡織產業中的廣泛應用,繼續深化紡織CAD系統、素質物CAD系統、印花分色CAD系統、服裝設計CAD系統,并使其廣泛應用于服裝造型設計、織布染色等程序中。不斷支持“全球紡織網”、“網上輕紡城”等行業性、區域性電子商務系統平臺建設,促進有形市場與虛擬市場聯動協調發展。
第二,在紡織企業中培育一批信息化示范企業。在全市紡織行業中積極培育全國CIMS應用工程示范企業、全國CAD應用示范企業、市級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以及一批市級信息化示范企業,實施一批對全市信息化工作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省、市級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專項項目。
第三,積極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構筑先進制造業基地。搭建網絡化制造平臺軟件系統并使其投入運行。
4、積極搭建紡織創新服務平臺,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力
黨的十七大確定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方針,明確提出建設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建設創新型企業。既要通過廣大企業的積極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及相關組織引導和支持,使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術要素、資金要素、管理要素和公共服務要素向企業集聚。西安現代紡織產業園區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紡織基地,分別被陜西省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陜西省工業化紡織產業示范基地”以及“中國紡織產業基地”,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和科技資源、創新能力優勢。集聚、整合、開放共享西安紡織優勢資源,打造紡織產業創新支撐平臺,對加快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通過平臺對全行業服務輻射,勢必帶動創新基礎薄弱的區域加快發展,促進紡織傳統行業的結構性轉型。
5、實施品牌戰略,加快西安紡織產業鏈
第一,緊緊抓住品牌運作這一主題,確立核心品牌和品牌的核心價值,推進品牌的國際合作,加強從OEM(貼牌加工)到ODM(國外的品牌由國內設計制造)、OBM(國內的品牌通過國際買手進入國際通路)建設。以高檔面料為切入點,抓好新纖維、新面料的一條龍開發合作,完整地形成從纖維到紗線,從紗線到面料,從面料到成衣、成品的產業鏈,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新產業鏈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科研、生產與外貿的聯動。搭建產業鏈信息交流、新產品研發平臺,加強交流互動,使新產品直接出口,形成協同開發、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第二,品牌和營銷環節要加快實施品牌戰略。企業應拉長一般貿易中的國內增值鏈,從品牌開發、設計、推廣、精加工以及打造全球供應鏈、開拓國際營銷網絡等方面,獲取多層次、更豐厚的利潤。因此,企業要通過培育自己品牌來提高品牌競爭力,一方面不斷對自己產品創造新的價值元素,同時還要把傳統產業與創意產業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要注重產業內,特別是產業外文化元素的引入和融合,追求產業鏈中創意組合的價值。
第三,企業在橫向上要完善自己的產業覆蓋面,在縱向上要進行產業上中下游的產品集成創新。此外,企業要向零售終端延伸,不僅要發展成為一個生產型企業,更要發展成為一個為消費者直接提供產品、提供服務、提供生活方式導向的服務型企業。
第四,在產品定位和產品生產階段,企業要注重環保,在管理與營銷層面,企業同樣應貫徹綠色理念,要不斷為企業自身、紡織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總之,西安紡織產業要借西部大開發和重振紡織產業戰略時機,以紡織企業搬遷和承接東部業轉移企為契機,大力推進產業鏈的培育、整合和提升,拉長紡織產業鏈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高端綠色的發展創新主戰略,形成紡織集群,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把西安的紡織產業建成產業轉型多業并舉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