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陜西省文化消費穩定增長,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點領域”。書報、雜志類零售額20.51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6.0%;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7.41億元,比2005年增長4.53倍,年均增長40.8%;電子出版及音像制品類零售額0.75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22.9%。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等。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更新,文化消費已逐漸成為人民群眾追求生活質量的新標志,不僅表現在消費領域從傳統物質產品消費向文化產品和服務領域拓展,還表現在從單一追求功用性消費向觀賞、情調、體驗、服務、多樣、個性等多元消費訴求發展。擴大文化消費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一)擴大文化消費是陜西實現“文化強省”目標的迫切需要
為充分發揮陜西文化資源優勢,陜西省在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建西部強省的奮斗目標,其內涵包括“文化強”。近年來,陜西經濟實力得到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人均GDP在2010年突破4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目前陜西正值文化消費跨越增長階段,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總體上資源優勢仍未轉換為產業優勢。2010年,陜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僅相當于北京的1/15、山東的1/6、廣東的1/4。同時,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和文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都較低。當前,迫切需要通過充分激發群眾消費熱情,培育文化消費主體,擴大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挖掘和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推動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實現由文化“大省”向“強省”的轉變。
(二)擴大文化消費是陜西擴大內需的必然要求
當前,擴大內需的重點是要增加居民消費需求,而提高消費需求的關鍵是開發新的消費熱點。文化消費在整個社會消費中具有熱點多、彈性大的特點,能不斷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十一五”時期,陜西省文化消費穩定增長,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點領域”。書報、雜志類零售額20.51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16.0%;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7.41億元,比2005年增長4.53倍,年均增長40.8%;電子出版及音像制品類零售額0.75億元,比2005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22.9%。截至2011年9月,陜西城鎮居民家庭百戶擁有計算機81.7臺,有66.7臺接入了互聯網;15%的移動電話接入了互聯網,98%的電視機接入了有線電視,網絡消費快速增加,可以說,文化消費對全省擴大內需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擴大文化消費是提高三秦百姓幸福指數的根本途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愿望。而全面提高三秦百姓的幸福指數,也是富民強省目標的根本標志。“十一五”期間,陜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不斷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三秦百姓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但總體來看,陜西省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還不強,文化消費還存在缺口。今后在推進“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上,應突出尊重民心民愿,切實加強和改善民生。創新公共文化生產和服務方式,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解決人民群眾的“文化饑渴”,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建設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