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20個“兩化融合”第一批典型示范企業中,因采用信息技術,有8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7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113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2010年,陜西省工信廳和陜西省中小企業局對陜西十個區市及楊凌示范區,十三個行業、987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了“兩化融合”的問卷調查,取得了重要的基礎數據。根據工信部對“兩化融合”發展階段和水平的劃分標準,陜西省工業企業“兩化融合”已具備良好基礎。
調研問卷顯示:有573家企業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集成應用,占被調研企業總數的58%;有375戶企業開展了決策支持、綜合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不同程度的進入深度創新應用階段,占被調研企業總數的32%。同時,涌現出西飛集團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漢川機床集團、“陜鼓”集團、西安標準工業股份公司等一批走在陜西乃至全國同行業前列的“兩化融合”典型案例。
陜西20個“兩化融合”第一批典型示范企業中,因采用信息技術,有8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7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113個企業的主導產品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陜西省“兩化融合”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兩化融合”發展還不平衡。企業信息化技術覆蓋企業核心業務流程程度不均衡;行業“兩化融合”發展不平衡,裝備制造業的“兩化融合”明顯領先于其他行業;區域“兩化融合”需求不平衡,關中地區“兩化融合”成績顯著,陜北地區表現出明顯的“后發優勢”,陜南地區處于基礎建設和單項應用為主的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