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健全旅游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制度、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考核制度,通過各類專業培訓[5],整體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服務素質,以致提高全體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
1.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構造多部門協作的旅游管理體制。目前,安康旅游管理體制不能適應急速發展需要的局面,有必要在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同時多和政府部門相聯系,著力構造一個由旅游、建設、林業、水利、環保等多部門協作的旅游管理體制[4],以統一各方面共同的步伐,共同引導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使得旅游資源的發展更協調。
2.加快旅游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基礎設施主要投資能夠直接為旅游景區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處理、供水供電設施、自然環境及文化遺產的保護服務。此外,特別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最好建設一個大型的游客接待中心和一定規模的停車場,或在安康城區、景區之間、鄰近景區的村鎮,規劃建設一條旅游街,指明旅游購物場所,方便游客的消費。
3.加快旅游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由于旅游資源的就業門檻較低,而旅游的發展速度較快,所以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建立健全旅游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制度、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考核制度,通過各類專業培訓[5],整體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服務素質,以致提高全體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
4.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首先,資源管理主體應當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即需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傾向起一定的節制作用,要避免出現這種結局,不僅要改革政府部門的考核機制,還應該最大限度地保障資源管理主體的環保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政府部門應當在該規劃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征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意見。其次,加強景區內居民保護資源的激勵措施,旅游景區內的居民也是旅游資源保護的重要主體之一,景區內居民的行為狀況與資源保護的結果緊密相連[6]。可以通過給居民進行一定的宣傳與獎勵制度,讓保護旅游資源的觀念深入人心,全民參與保護旅游資源,共建美好旅游城市。
5.促進旅游產品的開發。旅游產品是旅游業的生命,是旅游規劃的核心[7],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的“硬核”,因而利用資源規劃設計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旅游產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各個地方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如:要充分利用安康豐富的硒資源開發富硒產品,菌類富硒食品以菇、耳為主。蘑菇、香菇、平菇與黑木耳等食用菌類,都為餐桌佳肴,營養豐富,具有良好健身功能。《本草綱目》記載,香菇、木耳能治療疾病。為了促進農產品之間的有機協調發展,政府部門可以對這些菌類富硒食品加以加工和包裝,制造出新型的旅游產品,形成大型的市場購物中心,方便游客的需要。
6.完善旅游的信息系統。構造完善旅游信息系統,為旅游者提供正確決策所需的信息。如旅游資源信息、旅游交通信息、住宿信息等。通過設置專人負責在網上隨時更換旅游點的風景特色,比如對旅游地進行了優化設置,如果不及時更新的話,會影響旅游地在游客心中的印象,此外通過雜志、報紙等媒介也能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通暢的信息傳播渠道,能加大旅游信息的開發力度,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吸引廣大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