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區,小麥推廣“四改”技術,玉米推廣“七改、一增、一晚”技術,經過技術優化集成創新,示范片的小麥、玉米長勢和產量明顯好于普通大田,輻射帶動全縣77.6萬畝糧食平均畝產331公斤,總產25.7萬噸。其中:夏糧43萬畝,產量13.6萬噸;秋糧34.6萬畝,產量12.1萬噸。
2012年以來,涇陽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繁榮農村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更新發展觀念,轉變生產方式,以現代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支撐,全面向“優質高效、經濟循環、生態安全”的現代化農業邁進,取得了優異成績。 201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632757萬元,同比增長9.8%,其中:農業產值468703 萬元,同比增長11.4%;牧業產值143505 萬元,同比增長4.713.1%。
一、創建高產示范田,促進糧食生產發展。2012年涇陽縣上積極實施小麥、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在橋底鎮和中張鎮建立了4個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和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連片創建面積4萬畝,建立了小麥、玉米各4個百畝核心攻關田,面積566畝。在項目區,小麥推廣“四改”技術,玉米推廣“七改、一增、一晚”技術,經過技術優化集成創新,示范片的小麥、玉米長勢和產量明顯好于普通大田,輻射帶動全縣77.6萬畝糧食平均畝產331公斤,總產25.7萬噸。其中:夏糧43萬畝,產量13.6萬噸;秋糧34.6萬畝,產量12.1萬噸。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設蔬菜科技園區。積極爭取省、市有關蔬菜工程建設項目,加大資金投入,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快沿涇云路、中掃路、關中環線3個五千畝設施蔬菜示范園區建設,打造建設一個集育苗、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農民培訓、農資配送、蔬菜加工、鮮菜精裝銷售為一體的萬畝現代化蔬菜科技示范園區,提升涇陽蔬菜產業發展品位,加快蔬菜產業化發展步伐。2012年蔬菜播種面積40.8萬畝,增長1.52%,總產166.5萬噸,增長5.1%。設施蔬菜19萬畝,其中:新建設施蔬菜6136畝,其中:新建日光溫室基地2383畝;新建大拱棚基地3753畝。
三、掀起造林熱潮,創建綠色涇陽。全力抓好“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及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抓好綠色家園建設及重點區域綠化。并加強工程監理,提高造林成活率。2012年完成營造林3.4萬畝,其中天保工程5000萬畝,三北工程1.1萬畝,退耕還林封育工程3000畝;四旁植樹60萬株,綠化主干道路26公里,建設綠色家園示范村10個,完成企業周邊綠化234畝,栽植苗木1.9萬株,扶貧路道兩側綠化500余畝,栽植各類苗木8.59萬株。
四、推廣先進技術,提升果園管理水平。為了不斷提高果農科學作務水平,縣上派技術人員逐鎮進行入園指導,積極加強果園管理。在果樹旺盛生長發育階段,應用物理、機械防治,推行果園病蟲害統防統治,并堅持科學選配化學藥劑,做到及早預防,有效防治,把病蟲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入冬后,加強果樹和新建幼園埋土防寒、樹形改造和深施有機肥、果樹涂白、深翻清園等工作。2012年完成大改型1.4 萬畝,強拉枝0.5萬畝,巧施肥1萬畝,清園18萬畝、涂白2萬畝、病蟲害防治6萬畝,深施基肥2萬畝、疏果12萬畝、套袋4.5萬畝(4.5億只)、配方施肥1萬畝,提高了果品的經濟效益,促進了果業發展。2012年底全縣果樹面積穩定在18.6萬畝,其中雜果面積16.1萬畝。
五、抓好畜牧園區建設,提升畜牧產業水平。今年以來,按照綠色、無公害畜產品生產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技術、項目資金,建成了以興隆、口鎮、橋底、云陽、安吳、三渠為重點,園區核心面積15平方公里,輻射帶動30平方公里的興隆、鑫園、興云三大現代奶牛產業園區。同時依據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建成了王橋生豬產業園區、乳品加工產業園區,畜牧產業現代化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2012年,全縣奶牛存欄7.4萬頭,奶山羊18.4萬只,生豬19.9萬頭,家禽214.4萬只;肉、蛋、奶分別為2.4、21.5和1.6萬噸。改擴建500-1000頭奶牛養殖場(小區)7個,新建千頭標準化奶牛養殖場4個,其中1個已完成建設,3個正在建設;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場3家,部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