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8時,西安提前開始了冬季供暖。對于廣大市民而言,家里是暖和了,但是這種大面積的集中供暖是否會加重連日來的霧霾天氣?如何平衡“取暖”與“治霾”之間的關系?
學生:希望西安晚上可以看見星星
“來到這兒最大的感覺是晚上沒有星星。”剛來西安讀大一的湖北姑娘蔣一凡和在陜師大讀大二的山東學生劉忠運都覺得西安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而供暖會導致霧霾天氣的加劇。
“供暖是必不可少的,但最好采用集中供暖的形式,燃燒質量好一點的煤,并對煤做脫硫處理。”蔣一凡這樣說道。山東小伙劉忠運贊同的點點頭,“雖然集中供暖不能直接調節溫度,但對排放的煙塵廢氣有嚴格的處理,使廢氣盡可能少的排放到空氣中。”
他們都希望,在西安上大學的日子里,可以時常看到藍天白云,可以在晚上數星星。
環境專家:冬季供暖會加重霧霾天氣
冬季供暖會對天氣狀況產生哪些影響,記者采訪了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潔。
“北方冬季供暖絕大多數采用燃煤形式,燃煤量的增加會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進而加重大氣污染。同時,冬季容易出現靜風、逆溫天氣,霧霾天氣嚴重程度和出現的幾率將會進一步加重。”陳潔介紹,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過大,超過環境容量限值,加之西安處于關中盆地,擴散條件差,環境容量有限,更加劇了霧霾天氣的程度。
“供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必須得到滿足。關鍵是要采取必要手段控制供暖的污染物排放量。”陳潔表示,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決定了供暖大部分還得靠煤炭。采用大型燃煤鍋爐,可使單位供熱污染排放量大幅度減小,是較好的選擇。
西安市:已拆改565臺燃煤鍋爐
從西安市環保局獲悉,截至到2013年11月,西安市已拆改565臺燃煤鍋爐(含450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約2800蒸噸,超額完成了拆改任務。預計今年燃煤消耗量減少約68.5萬噸;消減二氧化硫排放量約900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000余噸、煙塵排放量1650余噸。
“現有的小鍋爐熱效率低,基本沒有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污染物排放高度低,對環境空氣,尤其是城市區域內環境空氣質量影響較大。”陳潔表示,對小鍋爐進行拆改,采用大型供熱站或天然氣鍋爐供暖,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削減城市區域內的污染物排放量。此外還需嚴格控制工業燃煤污染物、機動車排放,控制施工工地和道路揚塵等。
據悉,西安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西安市“治污減霾”工作實施方案(2013年)》任務分解及落實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西安市全市范圍內除集中供熱設施外,禁止新建任何燃煤鍋爐;完成450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完成20蒸噸以上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燃煤鍋爐改造任務;完成駐軍單位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嚴格控制煤炭新增消費量,增加清潔能源的供應量,推廣清潔能源項目;改善農村燃料結構,鼓勵使用沼氣、太陽能、地熱、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完成鍋爐煙塵治理設施提標改造、脫硫治理和降氮脫硝治理示范工作;積極推行建成區范圍內使用蜂窩煤居民戶的煤改清潔能源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城鎮加快實行集中供熱,推廣使用地熱、太陽能、生物質利用等清潔能源。
陜西省政府第19次常務會研究《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指出,要用5年時間使陜西全省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關中城市群空氣質量明顯好轉。自2015年起,西安市、咸陽市、西咸新區城市建成區除集中供暖設施,實行全面禁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