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美味再好,餐飲上市企業終究還是需要業績說話。
9日盤后,西安飲食(5.34,-0.13,-2.38%)發布了“乏味”的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50萬元-860萬元,同比下降40.32%-68.77%,其中第三季度凈利同比下降30.60%-58.69%。
西安飲食方面對此解釋稱,業績變動原因主要在于受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政策影響。
事實上,自2012年底“八項規定”以及三公消費受限以來,以政務商務消費為主、傾向中高端消費的品牌餐企就在陣痛中調整。
“面對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中央八項規定政策影響和市場形勢急劇變化,公司上下以‘轉型調整、開源節流’為主線,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經營方式、拓展新市場,讓老字號餐飲回歸大眾,回歸百姓,盡最大努力化解外部環境對公司整體經營的影響。”西安飲食如是稱。
調整過程中的業績也是連續下滑,2013年,西安飲食實現營收5.86億元,同比下降11%;實現凈利潤1479.45萬元,同比下降6.9%;201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53億元,同比下降11.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0.64萬元,同比下降67.6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411.86萬元,同比下降410.57%。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對此分析稱,高端餐飲在寒冬中都一窩蜂向大眾化轉型,而其實大眾餐飲市場的競爭也很激烈,能否搶占一席之地并保證盈利水平,都是值得商榷的一個問題。
李志起認為,“無論采取何種營銷手法,做餐飲首先基本功要過關,如何讓產品更好吃,服務更驚喜才是核心,企業的創始人要不斷總結反思,如果僅僅是滿足人們嘗鮮的需求,而不能把這種“慕名而去”轉化為讓人們持續光顧的行為,就不能說這個餐飲企業做得很成功。
西安飲食在半年報中曾介紹,上半年,公司餐飲主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公司制定下發了《進一步挖掘喜宴消費市場的實施方案》,全面打造老字號喜宴品牌規模化、特色化和系列化;實施大廳、包間菜單價格差異化經營策略,緊抓社會熱點,推出了系列―迎賓套餐,拉動了百姓消費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業績連續下滑,但西安飲食仍在餐飲主業的方向上尋求突破,而曾經的同行湘鄂情(12.00,-0.45,-3.61%)則早已被迫轉型到另一個領域。
8月25日,湘鄂情發布公告稱,為適應公司戰略及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變更公司名稱和證券簡稱,公司名稱即日起改為:中科云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的公司將向大數據新媒體轉型。
不過,9日中科云網公告稱,公司本期債券評級機構鵬元資信近日出具《信用評級報告》,12湘鄂債的發行人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BBB,本期債券信用等級為BBB,評級展望為負面。
公司債遭風險警示的理由主要為“考慮到目前公司網絡新媒體及大數據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原有餐飲業務持續虧損,環保業務與預期有較大差異,未來轉型資金需求量較大,公司經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3773億元,一改去年以來持續的負增長頹勢,同比正增長2.9%。
“由此可見,上半年餐飲市場出現穩步回升趨勢,轉型升級的成效開始顯現,但餐飲市場運行具有波動性和敏感性,回歸市場、回歸理性所取得的效果仍需進一步檢驗。”中國烹飪協會對此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