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陽市禮泉西部鄉村現代農業園區、興平市馬嵬驛現代農業園區、三原大程鎮現代農業園區、旬邑縣石門現代農業園區等12個園區,被評為省級第五批現代農業園區。截至目前,全市園區規劃總面積221萬畝,已建成面積130多萬畝,開工建設150個,市委、市政府確立的“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正在發揮著強有力的引領作用,咸陽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方興未艾。
一是高起點謀劃。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間建設省市級園區100個的任務,結合資源稟賦、區域特點,提出“十二五”建設五大現代農業園區帶和150個園區任務。其中,武功、興平建設沿渭清水蓮菜、優質獼猴桃等園區20個;昭陵、乾陵、五陵塬旅游觀光帶建設休閑和水果采摘農業園區35個;旱腰帶中部四個縣區涇陽、三原、禮泉、乾縣建設釀酒葡萄、石榴、畜禽園區45個;北五縣建設出口蘋果和經濟果園區40個;全市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10個,五大園區產業規劃帶已顯雛形。
二是重視科技力量。依托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加強農科企兩地三方協作框架模式,先后開展了種子優質工程、“畜禽養殖-有機肥-農作物種植”生態循環工程、園區農產品品質提升工程,已建成現代化蔬菜、花卉、果樹育苗中心8個,安裝太陽能殺蟲燈5000多個,園區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80%,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率60%以上,認證產地和產品82個。三原馨盛現代農業園區從西農引進的5名研究生人才,連續技術攻關,解決了紅掌等中高檔花卉種植難題;興平市星光現代園區年出欄生豬4萬頭,應用了生態循環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實現了經濟和生態雙贏的效果。
三是投資多元化。截止7月底,全市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總投資150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資累計完成121億元,財政投資3億多元。武功大莊、禮泉白村、興平禾益、三原金源、興平馬嵬驛、涇陽日新等園區單體投資都已超過6000萬元。渭城張裕瑞那現代農業園區投資8億元,建設標準和科技含量都是全省一流。大量工商資本和其他社會閑散資金的進入,為園區發展注入了活力,推動了園區特色產業和加工業、物流業、生態觀光業的結合,形成了咸陽園區發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