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科技、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新疆有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122個,高等學校所屬研究與發展機構25個,企業技術開發機構133個。新疆已建有重點實驗室23個,其中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全區擁有生產力促進中心24家,同時還建設了精細化工技術研發與轉化、特殊環境微生物工程技術、中藥民族藥技術創新等8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新疆在石油化工、電子技術、輕工技術等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農業是新疆的基礎產業,也是優勢產業,是對外技術合作的重要領域。與中亞國家相比,新疆具有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比較優勢,在農業科研與技術應用上具備對外合作的實力。在農業技術合作上,主要有優質品種和特色品種的交換、栽培與養殖模式、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灌溉系統、專用飼料和肥料新產品、優勢農業技術開發與示范、現代農牧機具、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面,內容十分廣泛,合作前景可觀。
在工業領域,新疆與中亞各國以技術和裝備的現代化為方向,以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以節能降耗和提高效益為目標,在機電工業、輕工業、材料工業、化學工業以及能源工業領域開展科技合作。重點在機電新技術及新產品開發、建筑節能技術及新產品開發、煤炭清潔利用及煤炭安全監控技術開發、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與新產品開發、紡織新技術及新產品開發、綠色食品生產技術開發等方面開展互補合作。
新疆在依托內地的基礎上,加工業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可加大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力度。加工業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果蔬加工、保鮮和貯運技術,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和技術,資源綜合回收與清潔生產等方面。
新能源是新疆的新興產業,具備向中亞國家輸出技術的主要是風電與太陽能的裝備、儲能、與電網的銜接等技術,風電與太陽能的推廣與普及。在新能源上,中亞國家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干空氣能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潛力,但尚處于待開發階段,是目前新疆新能源產業進軍中亞市場的良好時機。
總之,新疆與中亞各國開展技術轉移具有明顯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市場優勢。一是要在國家的支持下開展與中亞各國的技術合作,聯合內地發達省市,發揮全國援疆機制,共同實施面向中亞各國和俄羅斯的技術合作,使新疆成為技術轉移的重要通道。二是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擴大技術合作的規模,加強科技合作向產業化方向延伸,以科技合作帶動技術合作,實施以高新技術為主體的重大經濟合作項目和工程合作項目,實現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的有機結合。在產業技術與工程技術上,我國具有長期積累、性價比占有優勢的系列先進適用技術,在中亞各國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三是中亞各國目前正處在資源產品出口和制成品進口的發展階段,是我國發展外向型經濟比較適宜的地區,有利于我國的技術輸出。因此,應針對不同國家,采取國別策略,在合作目標、合作方式、合作對象上加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合作效率和效果;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發揮我國的技術優勢,主導與中亞各國開展技術轉移合作;積極發揮民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非官方的渠道,引進專家和技術。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