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建議:中國與中亞國家要達成農業經濟合作的總體框架協議;確立新疆在與中亞農業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東聯”在新疆農業經濟“西進”合作中的作用。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要達成農業經濟合作的總體框架協議
中亞國家在農業經濟的不同領域有較大差異,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如中亞各國在養蠶業、棉花種植和糧食生產等都有各自優勢。這些優勢促進了中亞國家與中國(新疆)在不同的農業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共同發展,也帶動了農產品貿易額增長。另一方面,中亞國家與中國(新疆)的農產品貿易額不斷增長,農業經濟活動越來越多,涉及的農業經濟事宜也趨向復雜化。這些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雙邊農業經濟合作的總體框架協議,函蓋農產品貿易、農業技術合作及農業投資等,以保證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農業經濟合作持續健康的發展,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
(二)確立新疆在與中亞農業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新疆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有著極好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等,還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些優勢促使新疆應承擔中國與中亞農業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新疆是中國內地與中亞貿易往來的走廊,新疆也是面向中亞的商品流轉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國家也希望通過新疆與中亞經濟合作促進新疆經濟發展。這些決定了新疆在中國與中亞農業經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三)充分發揮“東聯”在新疆農業經濟“西進”合作中的作用
近些年美國與中亞關系漸近、俄羅斯仍視中亞為其影響范圍和歐州及韓國與中亞不斷加強的貿易往來。這些都對中國與中亞貿易往來產生強有力的競爭。新疆在與中亞的農業經濟合作中必然要倡導“技術先進、內容豐富”,新疆雖然在農業經濟的某些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但不具備綜合優勢。新疆需要“東聯”內地,與內地展開廣泛的農業經濟合作,尤其是承接農業技術的轉移和孵化。新疆農業專家要與內地農業科研學者共同展開對新疆及中亞農業資源的研究和農作物種植培育的技術創新。新疆農產品及農業資料的生產要與內地農業企業展開技術合作,共同建立新產品研發基地和制造基地,要達到農產品和農業資料不僅新疆本地化還要中亞化,積極支持新疆農業經濟“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