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礦產資源豐富,但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過程中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對于減少礦業環境污染、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貴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補償是必由之路。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據統計,2010年我國生產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單位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3.6倍、法國和德國的8.7倍、英國的6.4倍、美國的4倍以上。雖然近些年我國經濟單位產值能耗處于下降的趨勢,但仍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較高的能源消耗給我國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許多損害,例如土地沙化現象嚴重、林地退化等。
在此背景下,進行生態補償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生態補償將有利于環境問題的解決。礦產資源生態補償是建立在自然生態具有價值和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可能對自然生態產生損害基礎上的,其經濟依據包含了礦產資源價值及稀缺性、礦產資源使用行為的外部性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所以,基于我國具體的歷史、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結合國外在生態補償方面的成功經驗,完善我國現有的生態補償機制,進行理論創新是非常必要的。生態補償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已被納入貴州省“十二五”規劃中,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生態文明的高度重視。貴州礦產資源豐富,但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過程中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補償機制,對于減少礦業環境污染、改善礦區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貴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補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