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新技術改選水泥制造設備和工藝,研究開發新的水泥產品;五是建立完善民營企業指導中心,引導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進入民營企業,增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自治州民營經濟的調整應以緊緊圍繞推進自治州經濟工業化為目標,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部署,堅持鞏固第一產業促進第二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的戰略。通過鞏固第一產業,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做大做強自治州民營經濟。
首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自治州特色和優勢農產品系列化經營為突破口,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鞏固和強化第一產業。要大力發展生態、特色、高效農牧業,建立一大批農村特色產品基地,如建立工業原料林基地、竹林基地、油茶基地、煙葉基地、特色養殖基地、優質苗圃基地,做大做強農產品名優品牌,為市場提供新、特、優、鮮、活農副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要。
其次,要努力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的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加工轉變的步伐。一是把優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檔次作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結構的調整重點,以擴大規模、提高水平、節能減排作為資源型和資源加工型企業調整的方向;二是從自治州資源優勢出發,積極發展電力、冶金、特色食品、民族醫藥、新型建材、農林產品和民族飾品加工業,重點優先發展優勢農產品加工業,著力培育一大批民營經濟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以生產綠色食品為中心,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和工業化食品技術,向方便、營養、安全、衛生、天然、保健的方向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糧油加工、果竹藤棕草制品加工、林產品加工、藥材加工等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自治州獨特的功能食品和飲料工業;四是鞏固發展主導產業產品,礦產業重點開發重晶石、汞、煤、鐵、錳、銻等,努力提高采選、加工技術水平,形成深加工產品為骨干的多檔次、多樣化的產品結構;要加大新型建材的研發,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發展優質、高效、保溫、隔熱、防火、防水、節能的新型建材;用高新技術改選水泥制造設備和工藝,研究開發新的水泥產品;五是建立完善民營企業指導中心,引導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進入民營企業,增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再次,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一是加快發展農副產品的儲藏、保鮮、運輸等直接涉及第一、第二產業的服務業;二是按照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標準,打造一大批極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鎮,打造一批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民族旅游商品集團,發展民族旅游商品集團,發展民族旅游商品專業村或專業大戶;三是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各類工業品市場建設,加快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營銷水平建設,完善市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