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湖全湖處于中富營養到重富營養狀態,水質為V類—劣V類;湖泊底質蓄積了大量的營養鹽,是水庫富營養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態系統退化,易形成藍藻水華,紅楓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 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突出,水資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低下
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突出,水資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低下是貴州省現行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主要缺點。①合理的水價機制還未形成,水利產業化存在較大的困難,使得大部分水利工程不能自收自養,后期維護管理費用嚴重不足。②水利投入機制不活,還未建立良好的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積極性不高,水利建設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給國家和地方財政帶來了負擔。③在水資源管理中將城市與農村、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等進行分割管理,多龍治水、政出多門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造成貴州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無序,水資源浪費嚴重。
2 污水排放量加大,治污能力不足
從表5看出,2000年以來,貴州省廢水排放總量呈現上升趨勢,從2000年的5.54億t上升到2010年的6.08億t。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從2000年的3.48億t上升到2010年額4.67億t,占污水排放總量比重從62.8%上升到76.8%,即使工業污水排放達標率呈較大上升,但是污染源并未減少,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也未出現明顯下降。據《貴州省2011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1年廢水中COD排放總量迅速增加到34.2萬t,其中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增加到21.49萬t。多年來貴州省水資源一直處于邊污染邊治理狀況,新的生活污水排放總量及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持續增加和農業面源污染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不斷向湖(庫)和河流累積。同時,原來滯留湖(庫)的污染物未得到有效凈化,超出了湖(庫)和河道的自凈能力,嚴重影響了水質,使得水體功能下降。例如,紅楓湖作為貴陽市100多萬人口的重要飲用水源地,經過多年治理,水質狀況一直不達標。紅楓湖全湖處于中富營養到重富營養狀態,水質為V類—劣V類;湖泊底質蓄積了大量的營養鹽,是水庫富營養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態系統退化,易形成藍藻水華,紅楓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貴州省內湖(庫),一般為附近居民生產生活重要水源地或備用水源,水污染不僅使水體功能退化,破壞了水環境的生態平衡,而且造成城鄉居民飲用水質量下降,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居民健康危害很大,一旦出現污染泄露、干旱或其他災害就會并發污染性水資源安全危機,加重了水資源短缺。
3 強烈溶巖發育,導致生態脆弱性和水利設施建設難度大
貴州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035億m3,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九位,水資源總體較豐富。但是,貴州巖溶分布廣且極為發育,地表水滲入地下,地表河網密度低于非巖溶地區3-7倍,在有砂、頁巖含水層及隔水層的地區,產水量多,井泉出露,山高水也高;在無隔水層分布,地下水位低的河岸谷坡卻嚴重缺水[9]。同時,受到大面積石漠化影響,土層較薄、地表水涵養能力弱,雨季水多不能“吞”,旱季水少不能“吐”,極易發生洪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喀斯特的特殊地質地貌,水利工程建設難度大。貴州省控制性水利樞紐貧乏,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以工程型缺水為主[10]。水利設施建設滯后加上部分水利工程規模小、設施年久失修,防洪抗旱抗災能力有所減弱,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到2009年底,貴州全省小(二)型以上病險水庫還有82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