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統計局近日發布了該省上半年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貴州省生產總值為3780億元,增長10.8%,僅次于重慶的10.9%,增幅排全國第二位。
貴州省統計局分析全省上半年經濟時表示,“貴州經濟增長韌性增強,結構調整持續向好。”
固投資金到位情況
貴州經濟提速與投資力度加大密不可分。
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3163.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6%,增速為全國第一。按此折算,貴州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占經濟總量的比例為83.7%,從2011年到2013年,該比例分別為89.47%、114.8%、88.7%。而在2005年到2009年,該比例從未超過56%。
對于貴州這樣財政并不富裕的西部省份而言,其資金來源和結構也成為關注焦點。
地方衡量建設資金到位情況是否良好通常有兩個指標,一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到位資金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差額,一個則是兩者的增速比較。以2013年為例,貴州固定資產投資7102.78億元,同比增加29.0%,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到位資金7928.60億元,增長32.0%。到位資金總量比投資完成額多825.83億元,增速比投資增速高三個百分點,據此可判定為資金到位情況總體良好。
而按此數據指標,貴州今年上半年資金到位情況不如去年。據貴州省統計局綜合處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累計到位資金3589.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6%,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期增長率低一個百分點。
而固定資產來源中,資金增速結構也悄然改變。2013年,在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是為4323.94億元,增長41%;國家預算資金559.21億元,增長4.1%。;今年上半年,自籌資金僅增長29.2%,國家預算內資金則增長27.2%。
“貴州自籌資金的能力有所減弱。”貴州相關人士分析:“這或許會影響貴州以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而政府一旦不能維系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經濟增速將受嚴重影響。”
規上工業增速減緩
與高速增長投資數據相比,貴州的工業增速相對放慢。
今年上半年,貴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為2011年以來最低。根據公開數據,2011年至2013年,貴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21.0%、16.2%、13.6%。
貴州省統計局綜合處分析認為,全省主要工業價格持續走低和全國性產能過剩嚴重,導致上游產業對整個工業增長貢獻降低,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貴州一直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認為:“這也是貴州規上工業增速近年一直減緩的原因之一。”
貴州統計局分析人士則認為,波動周期中“下行過快”格局已有所改變,貴州機構及增長韌性有所加強。今年上半年,貴州省固定資產投資投產項目1482個,3000萬元以上建成投產項目247個,從其產業分布情況看,建材66個、裝備制造52個、輕工46個、特色食品20個、化工18個。
“投產項目行業分布格局逐漸由過去‘集中于礦產資源采掘行業’轉為‘多行業寬領域分布’,形成了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合力。”貴州官方分析報告中說:“貴州經濟增長韌性增強,結構調整持續向好。”
此外,貴州上半年經濟數據仍不乏亮點: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1%、建筑業增加值增長2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1%、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28.4%,均排全國第1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3%,排全國第8位;進出口總額增長46.2%,排全國第3位。
外貿方面,進出口總額37.9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2%,其中,進口總額6.44億美元,增長4.0%;出口總額31.54億美元,增長59.4%。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近日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提出,貴州全省生產總值要“確保全年突破9000億元”,并“爭取9200億元”。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力爭實現9000億元,同比增長12.5%。”也是今年年初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內容。
據貴州省主要經濟指標上半年完成情況顯示:生產總值上半年完成額占目標值比重為4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上半年完成額占目標值49.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占4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454.4%,幾乎均是近五年來同期完成進度的最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