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到1998年間,四川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國水平,1999到2002年,與全國水平相當,2003年到2010年又低于全國水平,而且差距越來越大,2003年僅相差0.4個百分點,到2010年已擴大到8.4個百分點。
四川服務業雖然獲得了較快發展,但通過國內外的橫向比較和四川服務業的時間序列分析與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四川服務業發展過程仍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概括起來,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1978到1998年間,四川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國水平,1999到2002年,與全國水平相當,2003年到2010年又低于全國水平,而且差距越來越大,2003年僅相差0.4個百分點,到2010年已擴大到8.4個百分點;從橫向比較看,2000年,四川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全國名列倒數第6位,而2009年仍列倒數第5位;而且自2003年以來四川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滑趨勢,由當年的41.1%下降到2010年的34.6%。
2.四川服務業總規模仍偏小且增速偏慢。四川服務業規模雖有了很大擴張,但與其他省市區相比,目前的規模仍顯得很小。2000年,四川服務業總值為1364.18億元,僅為廣東(居全國第一位)的36%;2010年四川服務業增加值雖增加到了5850.4億元,但廣東高達20267.90億元,四川僅為廣東的28.9%。從服務業增長速度方面看,在2000—2008年間,四川服務業的年均增速為11.2%,比廣東、湖北低1.1個百分點。
3.四川服務業發展空間異較大。在四川省內,各市地州的服務業發展很不均衡,無論是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還是增加值的絕對數,都存在很大的差距。2000年,成都市服務業增加值為600.43億元,占全省為44.01%,當年,服務業增加值最少的為甘孜州,僅為10.43億元,占全省比重僅為0.76%。到2009年,成都市服務業增加值高達2233.03億元,占全省42.95%,甘孜州為42.75億元,占全省比重僅為0.82%;17個市(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還存在巨大的城鄉差異,城市服務業比較發達,而農村服務業發展則十分滯后。
4.服務業產業貢獻率和產業拉動作用不高且呈下降趨勢。從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看,2003年之前,四川服務業對地區GDP的貢獻率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差距逐步縮小,1990年四川比全國高8.9個百分點,逐步縮小到2003年的2.25個百分點,2003年之后則低于全國水平,2004年四川比全國低12.7個百分點,到2010年擴大到15.2個百分點;從服務業對GDP的拉動作用看,除少數年份四川高于全國外,大多數年份均是全國高于四川,2010年全國高出四川0.4個百分點。從四川服務業內部行業的貢獻率看,在主要行業中,批發零售業對GDP的貢獻率為7.5%,金融業為6.4%,房地產業為4.8%,住宿餐飲業為3.2%。這表明,四川服務業對GDP的拉動作用仍較弱,還未充分發揮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
5.服務業對就業的需求強度較低呈下降趨勢。產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強度,可用產業結構偏離度和就業彈性2個指標衡量。經計算,1978年以來四川服務業結構偏離度呈現出由升到降的變化過程。1978年到1989年,四川服務業結構偏離度由1.02提高到1.43;此后則逐年下降,由1989年的1.43下降到2009年的0.19;通過對1978年到2009年服務業就業人數和增加值的時間序列建立回歸方程,測算出1978年到2009年的就業彈性為0.3297,其中1978年到2000年為0.367,2000年到2009年為0.175。這表明四川服務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在下降。從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重看,1978年到2002年呈逐步提高趨勢,由19.97%提高到41.14%,之后則進入下降通道,由2002年的41.14%下降到2009年的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