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來,四川工業化率由1978年的32.18%提高到2009年的40.13%,但2009年四川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為2549.8美元,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因此四川服務業發展也處于初中期階段。
四川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除了服務業統計數據采集工作較為薄弱外,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認為四川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鄉居民收入低以及市場機制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制約因素。
1.城市化發展滯后。從服務業的特點看,服務業所生產的產品絕大部分為無形的服務產品,生產與消費具有時空同時性,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根據發達國家或地區經驗,城市化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1978年以來,四川城市化水平雖由1978年的11.7%提高到了2009年的38.7%,但與全國、經濟發達省區市相比,城市化水平仍很低。與全國水平比較,四川城鎮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國,1978年低6.2個百分點,到2009年仍低7.9個百分點;與其他省市區比較,北京2009年服務業占GDP比重高達75.5%,當年的城市化率為85%。
2.工業化進程仍處于中期階段。工業化是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根據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只有工業化獲得充分發展,才會進入服務經濟時代。1978年以來,四川工業化率由1978年的32.18%提高到2009年的40.13%,但2009年四川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為2549.8美元,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因此四川服務業發展也處于初中期階段。與全國比較,工業化水平相差不大,但2009年全國人均GDP為25575元,比四川多8236元,而北京人均GDP則高達70452元,為四川的4.06倍,因此四川服務業發展水平相應比全國和北京等都低很多。
3.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較低。服務業特別是生活類服務行業發展需要購買力的支撐。根據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及其以上時,人們對服務業的需求才會出現快速增長。四川2009年人均GDP按美元計僅為2549.8美元,因此對服務業的需求規模較小。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四川城鄉居民的收入比其他省市區低很多。2009年四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839元,居全國倒數第7位,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462.1元,位列全國倒數第9位,分別比全國水平低3335.3元和691.1元,而且差距呈逐步擴大態勢。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四川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較高,2009年分別為40.4%和42.0%,比全國高3.9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因此收入低是四川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居民收入較低與國民經濟初次分配有關。四川最終消費總額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74%下降到2009年的51%,從而抑制了消費對服務業發展的拉動作用。
4.開放程度低,市場機制不完善。服務業開放程度低是我國的通病,但四川更甚。2009年,全國服務業法人單位數為32.5萬個,其中外資占1.25%;四川服務業法人單位數為10.2萬個,其中外資僅占0.58%。另外,鐵路、新聞出版、金融保險、廣播電視等都是高度壟斷行業,但零售業等行業則存在過度競爭現象。因此,很難充分發揮市場在服務業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盡管政府部門重視服務業發展并出臺了鼓勵政策,但由于開放不足,政策不到位,難以激勵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