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活動規模居全國前列,擁有大量的科學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有28萬科技人員,規模居西部首位;有各類科研機構1500余家,高等院校93所,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大、中電10所等一批實力雄厚的大院大所。
近年來,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品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產業基礎
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均屬于知識密集度高、對技術創新起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因其知識、技術密集度高、研發投資大和附加值高等特征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先導產業和重要支撐。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基于國家長期發展戰略提出的培育產業,是對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引導,其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技術和產業基礎支撐。近年來,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取得長足發展,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1.3%,居國內領先行列,并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先進技術,聚集了大量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二)科技創新基礎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品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科研力量和傳統工業的支撐,四川作為三線建設的重要基地,在這些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和發展基礎。四川科技活動規模居全國前列,擁有大量的科學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有28萬科技人員,規模居西部首位;有各類科研機構1500余家,高等院校93所,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大、中電10所等一批實力雄厚的大院大所;軍工企業眾多,擁有長虹集團、九洲集團、東氣集團、二重、攀鋼等一批全國知名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家及省級重點實驗室86個,國家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6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成都)等一批國家級信息技術創新平臺;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產業體系等,配套能力強,不僅有龍頭企業,還有大批輔助設備的制造廠家。另外四川具有軍民結合的優勢,釋放這一部分科研力量將對四川的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找準四川優勢,發展潛力巨大。
(三)資源基礎
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要素保障。四川自然資源豐富,水能資源全國第一;釩鈦、天然氣等8種礦產儲量為全國之最;28種礦產居全國前3位;四川是全國糧油、果蔬、畜禽、茶葉等農產品的主要產區,全國三大林區、五大牧區之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占全國的30%,藥用植物占全國的75%。這些都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也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