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產業內部創新能力比較低,產業升級緩慢,集群效應低。其主要原因是當前產業集群模式欠合理。在當前的模式下,產業集群還沒有充分成長起來,高科技人才的支撐力度不足,創新體系不完善,從而影響了整個產業的升級與進一步發展。
“十二五”期間,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低碳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工業結構轉型和快速城市化對能源產業產生了更大的需求,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能源產業組織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都給天然氣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盡管面臨著如此難得的機遇,但是,要發展成渝經濟區區域內天然氣產業鏈就必須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成渝經濟區區域內天然氣產業鏈發展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產業鏈延伸不足,產業結構欠合理
天然氣產業鏈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天然氣主要用于燃料、燃氣的生產和作為化工原料。天然氣產業結構的布局偏重于上游產業,天然氣化工主要集中在生產二甲醚、合成氨等化肥產品上,產品雷同,附加值低,經濟附加值較高的下游深加工企業沒有達到相應數量與規模。除此之外,天然氣產業鏈發展的“網狀結構”不明顯,削弱了其可以帶來的競爭優勢。天然氣產業集群對區域發展的拉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
(二)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之間存在矛盾
天然氣資源的特殊性,以及天然氣生產企業的壟斷特性,決定了天然氣產業鏈的布局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調控和協調。但是,由于目前政府在這方面的職能落后于快速發展的經濟需要,以致天然氣產業集群的發展受到了影響,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天然氣生產企業反映成本高企和政府對資源的定價過低;另一方面,閑置的民間資本難以跨過保護門檻。這不僅不利于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技術創新能力低,產業升級緩慢
天然氣產業內部創新能力比較低,產業升級緩慢,集群效應低。其主要原因是當前產業集群模式欠合理。在當前的模式下,產業集群還沒有充分成長起來,高科技人才的支撐力度不足,創新體系不完善,從而影響了整個產業的升級與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