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的發展,其關鍵在于建立并完善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富有效率的多層次投融資機制,這也正是應對城鄉經濟二元化的“解藥”。
成都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目標,作為重要保障的農村投融資體制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和財力支持。目前,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已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并把這作為一個強烈信號,對新農村建設所需的資金投入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然而,這種單純依靠財政資金投入的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這種投入本身資金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所需的資金投入;二是這種投入方式建立在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三是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投融資體制本身存在的問題使得政府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在減弱。因此,這種單靠財政資金投入的方式尚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客觀要求,更不要奢談對新農村建設起到保障作用。
實現中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的發展,其關鍵在于建立并完善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富有效率的多層次投融資機制,這也正是應對城鄉經濟二元化的“解藥”。相當長時期以來,農村中始終缺乏基于市場機制的投融資機制,始終無法提高資本積累和資金配置效率,使得農村經濟面臨著資金投入不足與資金配置低效率的雙重約束。一方面,我國農村地區分散化和小規模的家庭經營導致了農村的投資效率低下,抑制了農業和農村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長期“重工抑農”的經濟政策使得金融機構從農村抽離了大量的資金,甚至一些金融機構紛紛撤離農村。
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就必須由投融資機制的創新作為出發點,促進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變,提高農村資本形成能力,改變金融抑制局面,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