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信貸是一種商業化運作的投融資模式,必須堅持市場化利率來覆蓋風險成本(湯敏,2003)。此外,一些情況下,應當對貸款農戶(小組)提供培訓和技術、信息支持方面的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形成和延伸,提高貸款戶合理有效使用貸款的能力。
(一)政府主導型投融資模式
政府主導型投融資,指在各級政府財政的直接領導下,或者是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開發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作為財政性投融資代理人主導的,以農業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為投資目的的投融資活動。具體而言,包括財政支農和政策性投融資。
對于財政支農,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分稅制的施行和農業稅的取消后,各級地方財政預算有限使得財政支農力度不足,相關部門權責不清、資金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合適的地區可以利用債券籌措資金,加強財政資金的調度和運用管理,強化項目的評估和審計工作。
政策性金融是指國家信用支持下服務于特定產業政策的優惠信貸行為。一些具有較強外部性、周期長、風險大的農村公共品投資和基建項目,亟待發揮政策性投融資的杠桿作用。首先是要調整并積極開拓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理順同商業銀行.關系;其次是嘗試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保持其業務的持續運營,更大發揮其杠桿作用;最后積極引入社會從事開放性項目和一些公共產品項目,根據具體情況創新投融資形式。
(二)農村合作投融資模式
農村合作投融資模式,是指在農戶間或者同涉農企業之間的雙方或多方合作進行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的形式。
農戶間的合作形式采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即類似經營農戶間的自愿、民主、互助經濟組織。這種新型經濟組織重新整合了農村生產資源,可以通過集體互保或擔保信貸的方式獲得融資,還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能力,使之享受風險管理上的便利。
客戶與企業的合作是以訂單農業等形式存在的,這樣有利于標準化生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由于企業的征信作用可以使農戶直接或間接的獲得信貸資金。農戶訂單具有不完全性,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因地制宜地推行農業訂單的規范文本,完善風險保障機制、監督約束機制和行業協調機制,保障雙方的利益與風險分擔機制。對于大規模生產的主要農產品而言,可以通過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由雙方分攤合約費用。
產業鏈合作,則是更深入地將農戶合作組織與訂單企業鏈接形成了“農戶—合作組織—企業”的多方合作投資鏈。如可能,還可以在投資鏈上加上對企業或合作組織的(擔保)授信環節,以及農業保險或期貨合約的市場風險保障環節。2006年初,資陽就采用這種“農戶+合作組織+企業+銀行+擔保機構”的訂單合作投融資模式進行豬肉產業化的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農村小額信貸模式
農村小額信貸是對特定的低收入農戶按照商業化經營原則,提供小額、短期的擔保和抵押的流動資金貸款。就國內而言,主要存在四種模式,即直接對農戶的小額信貸、小組互保下的聯保小額信貸、郵儲銀行退出的存單質押小額信貸以及扶貧性質的小額貸款。
小額信貸是一種商業化運作的投融資模式,必須堅持市場化利率來覆蓋風險成本(湯敏,2003)。此外,一些情況下,應當對貸款農戶(小組)提供培訓和技術、信息支持方面的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形成和延伸,提高貸款戶合理有效使用貸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