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創新突破,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林改配套改革,制定的林權流轉最低限額保障制度填補了林改配套改革的政策空白,得以在全國交流推廣。
一、加快林農專業合作社發展。制訂《眉山市市級專業合作社檢查驗收內容及評分辦法》,積極指導區縣做好2013年省、市級林農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申報工作。組織全市林農專業合作社人員參加業務培訓,穩步推進省級財政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作用。2013年,全市共新建林業專業合作社10個,完成市級專業合作組織標準化建設5個,創建市級示范社6個,1個被命名為首批省級示范農民專合組織。目前,眉山市共有林農專業合作社82個,成員13704戶,帶動農戶5萬余戶。
二、探索實施林權流轉最低限額保障制度。指導東坡區制訂《林地林木等級評分標準》和《林地林木等級評分辦法》,根據林地、林木立地條件、林分狀況、交通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等綜合因素,評定林地或林木等級,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最低流轉參考價格。《林權流轉最低限額保障制度》成功引導了23宗林權流轉(面積1022.6畝),填補了林改配套改革的政策空白,受到國家林業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國林改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三、加快推進森林保險。穩步推進森林保險全覆蓋,降低林農經營風險。今年,眉山市森林保險參保面積已達386萬畝,除經濟林以外,全市森林面積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四、積極探索家庭林場建設。積極探索現代林業發展模式,在洪雅縣成立了四川省首個家庭林場,該林場面積2400多畝,采用租用村社集體荒山方式經營。青神縣及時跟進,制定出臺《關于發展家庭農場的實施意見(試行)》,對有一定規模的,能起好帶頭作用的家庭農場進行政策扶持,目前該縣已成立3家經營面積在300畝以上的家庭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