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能大幅度提升產業技術的成果較少,創新能力薄弱,高技術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技術創新機制還沒有形成,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高技術產業規模較小。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西藏高技術產業發展良好。但高技術產業在西藏地區國民經濟中的總量較低,發展相對緩慢。
1.經濟增長總體質量不高。西藏在全國處于欠發達地區,2005年西藏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250.4億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能大幅度提升產業技術的高科技成果較少,創新能力薄弱,高技術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技術創新機制還沒有形成,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高技術產業規模較小。
2.數字鴻溝逐漸顯露。受地域特點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制約,藏族地區的信息化水平與內地的差距逐漸拉大——“數字鴻溝”不斷顯露。西藏地區使用的很多軟件沒有統一標準,軟件互不兼容,使得數據傳輸和交流困難,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藏區的信息化進程。
3.整體認識不到位。對發展信息產業在促進西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藏區綜合競爭力,提高各族群眾生活質量以及維護邊疆穩定與安全的重要作用與影響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具體的政策措施跟不上形勢。
4.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西藏的數據業務發展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與西藏電信自身發展也不協調,相比而言,通信業比較單一、服務內容不豐富、新增業務的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用戶數量不多,另一方面用戶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新業務使用意識不強。另外,目前在西藏,除西藏電信推的藏文好易通電話和與之配套的藏文無線通信系統供藏文短信業務之外,適合廣大農牧區群眾的話音外的通信業務較少[4]。
5.科技人才嚴重匱乏。全區人口素質偏低,人才匱乏現象普遍存在。區內現有人才留不住,區外人才吸引難,造成了全區信息化建設與東部地區的巨大差距。許多縣以及鄉鎮都存在設備閑置,缺少專業人才使用的情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