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的發展不僅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還可以滲透到其他產業中,幫助其他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產生二次經濟效益,因此,一系列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的總和將構成信息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擴散效應,促進其他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基金項目:2011年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西藏高校工科教育改革與實踐”(2011ZGGJ14);西藏民族學院課題“西藏IT產業發展模式研究”(09MYY20)
信息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還可以滲透到其他產業中,幫助其他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產生二次經濟效益,因此,一系列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的總和將構成信息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擴散效應,促進其他產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信息產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
1.郵電通信業。“十五”期間實現了“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2008年西藏電信全面啟動了“鄉鄉通光纜(寬帶)”工程,“村村通電話”已累計為3 176個行政村開通電話,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60.37%,并實現“好易通”方式下的傳真功能。在此基礎上,又實現了CDMA1X信號、EVDO信號對機場、部隊、城鎮、鐵路和公路沿線、旅游風景區的分區域覆蓋、交叉覆蓋,為保障3G網絡覆蓋和3G用戶規模在西藏的領先優勢提供了基礎保障。
2.信息化系統及數據庫。2005年開發了諸多農牧業信息服務平臺(tastis.taaas.org),包括:西藏主要農作物種植資源數據庫、西藏主要動物種植資源數據庫、西藏藏漢文農牧科技文獻數據庫、西藏農牧科學儀器及設備共享數據庫等;以及西藏農村遠程教育與信息服務系統(edu.taaas.org)等。2007年底,西藏已有互聯網站760家,互聯網用戶82 858戶,網民約20萬,占總人口的6%[2]。863項目“基于國產Linux的多源信息融合與數據管理關鍵技術與應有研究”建設了500多個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數據庫,產生了大量的適合西藏與青藏高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3]。
3.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西藏大學教師洛藏發明了融合了藏、漢、英三種語言的鍵盤,“一鍵多符”和“一鍵到位”的智能化藏文計算機通用鍵盤布局與輸入法,藏漢英電子詞典《洛藏藏漢英電子詞典》,全藏文界面、完整藏文輸入輸出功能和藏文短信收發功能的“好易通”手機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歡迎。
4.軟件業。1997年藏文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獲得通過,基于Windows平臺的藏文瀏覽器網頁制作工具實現了對藏、漢、西文的混合網頁編輯、制作及互聯網發布,藏文手機、計算機藏文平臺、藏文辦公系統、藏文網絡瀏覽器、藏漢英在線詞典……這些應用軟件的產生使得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藏文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5.信息服務業。西藏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免費幫助企業建立網站,為企業提供電子商務營銷服務;珠峰自然保護生態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珠峰自然保護區的智能化分析;西藏綜合科技信息網、異構跨庫檢索系統和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西藏國際科技合作網、西藏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西藏藏藥信息管理系統等的建成為西藏大眾的信息查詢、數據查詢、儀器設備共享使用、旅游資源保護、藏醫藥查詢等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