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十二五”期間,西藏財政部門將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加快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到2015年達到5 000萬元以上。同時,為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西藏將出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繪制全區文化產業藍圖。
西藏不僅有美麗的自然生態文化資源,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文化資源,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近年來,西藏的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化對經濟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文化產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其附加值極高、成本較低、無污染,并且可以進行重復開發利用,而對于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西藏而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促進西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不僅可以促進就業,還可以刺激消費,對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
“十二五”期間,西藏財政部門將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加快促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到2015年達到5 000萬元以上。同時,為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西藏將出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繪制全區文化產業藍圖。
1.西藏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西藏的基礎文化設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截至2009年底,西藏已建成了自治區藏戲藝術研究中心、拉薩市民族文化藝術宮、山南地區大劇院等一批標志性城市基礎文化設施,新建了48個縣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7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00多個行政村文化室、680個“農家書屋”。與此同時,西藏還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流動舞臺車工程”、“送書下鄉工程”、“送戲下鄉工程”、農牧區電影“2131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看書難、讀報難”的問題。在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西藏大力培育特色文化產業。截至2010年7月,西藏已建成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個,其中一家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拉薩娘熱民俗風情園、唐古拉風演藝中心等一批文化企業迅速崛起。大型原生態歌舞《幸福在路上》和民族歌舞《五彩西藏》、《雅魯藏布情》等特色商演劇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日喀則傳統的“拉孜堆諧”登上央視春晚并成功走向市場。2010年5月,在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西藏推介的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吸引眾多客商牽手西藏企業,共達成11個意向性投資協議,金額達6.6億元,文化產品銷售達47萬元。2010年8月,首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使西藏文化產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2.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雖然西藏文化產業的發展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畢竟西藏文化產業才剛剛起步,與內地其他省市(區)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西藏的文化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文化產品和服務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西藏文化產業的發展。(1)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由于西藏的文化產業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發育程度還遠遠不夠,再加上其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得僅有的文化產業也相對來說比較零散,規模較小,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高科技的應用和技術人才的引進還不夠。(2)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大多數人們還停留在以往將文化作為一種精神領域的享受,認為文化是一種公益性的事業,而對文化產業的概念缺乏科學的認識,還沒有將文化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文化產業的投入主要依賴于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還未完全調動起來。(3)文化產業的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管理體制還不健全。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還缺乏統一管理,也沒用形成完備的監督體系,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多頭領導現象,不利于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開發利用。(4)對文化產業的宣傳力度不夠,品牌意識差。西藏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文化產品獨具特色,但卻由于缺乏應有的宣傳,使得市場上很多想買西藏特色產品的人不知道如何選擇,很多時候買到的東西其實并不是真正代表西藏特色的文化產品。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