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西藏地區產業轉換與升級應當基于地方的內生與市場需求,才能促進形成合理化的產業結構。一個外生的、同本地區市場需求與要素稟賦不相符合的產業結構不可能持久地發展下去,也不可能支持地方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西藏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把其置于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區域經濟分工日益細化與深化的視野之下進行,為此,從外部帶動力量而言,不僅需要中央政府持續的財政支持,必須利用擴大市場范圍的方法、運用市場分工與協作的策略,推動西藏利用比較優勢與要素稟賦,推進西藏經濟參與區域經濟分工與協作;從內部推進力量來講,必須降低西藏產業結構的外生性,促進其產業結構不斷內生化;從產業與資源集聚效應來講,構筑經濟增長極,通過城鎮體系帶動整個區域發展,推動西藏經濟從非均衡到均衡發展。擴大外部市場、發展內生性產業結構與構筑經濟增長極,構成三個相互關聯的戰略性策略,成為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實現路徑。
從根本上講,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需要總量持續性增長,其中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轉換與升級,這也是西藏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西藏地區產業轉換與升級應當基于地方的內生與市場需求,才能促進形成合理化的產業結構。一個外生的、同本地區市場需求與要素稟賦不相符合的產業結構不可能持久地發展下去,也不可能支持地方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結構同市場需求相適應意味著產業間和產業內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了最優的產業結構,這樣的產業結構必然會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和經濟跨越式發展。
因此,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于區域內部形成相互支持的產業體系,形成合理化的產業結構。只有根據西藏地區的要素稟賦發展地區產業體系,并且產業之間具有相互協調的聯系方式,各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才可能合理展開,重點產業部門的優先發展才能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反之,如果各個產業之間不具備相互服務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則個別部門的優先發展只能導致產業部門之間增長關系的不協調,難以達到經濟協調增長、實現國民經濟平衡增長的目的。
所以,應當促進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區域產業體系。西藏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的一部分,可以基于我國區域經濟的分工與協作關系,其工業在產業結構之中的比重可以不必取得支配地位,工業產品可以由外界輸入。西藏可以基于本地區的比較優勢與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以及服務業經濟,以特色農產品與服務產品同外界直接進行交換。這種基于地方比較優勢與資源稟賦的特色與經濟結構是內生的產業發展形態,這既是西藏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路徑,也是西藏地區的特色經濟之路。西藏只有立足于內生的產業發展,才能使得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并走出一條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同時,西藏地區之內需要形成相互支持的產業體系,使得地區經濟集團化與區域化,形成區域的整體競爭力與優勢,才能在全國經濟體系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從產業政策來看,西藏需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重點扶持在本地區市場需求大、產業關聯效應高的產業,并把其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需要確定主導產業的合理數量和規模,協調各產業之間在數量和比例上的關系。同時,西藏需要加快利用現代科技改造與更新傳統產業部門,改變新興產業發育不足的狀況,提高對新技術的有效需求,提高產業部門的技術開發能力,推動產業結構高度化。西藏產業結構的演進將因主導產業的有序轉換而不斷向高級化方向發展。正確的主導產業能夠使西藏蘊藏的經濟優勢得到恰當的發揮,西藏的優勢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它還能促使西藏內部各產業之間建立協調的經濟關系,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工業發展的特殊需要。
在產業選擇方面,西藏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一個重要抓手在于正確選擇支柱產業與主導產業,利用本地區的比較優勢,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以及區域經濟分工與協作之中,確立城市在全國經濟與國際經濟合作網絡中的位置,不斷提高生產總值總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關聯度與配套能力,注意與周邊地區形成分工與協作關系,抓住新經濟發展與區域產業轉移的機會,壯大地方經濟基礎,站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縮短發展過程,發展地方經濟。西藏可以利用獨特的高原條件,作為我國的“后花園”,發展以旅游產業為主的服務業。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