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國內學者隨之加大加深了對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研究,研究成果更為豐富。國內學者對西藏的研究,從西藏經濟與社會的現狀分析入手,總結了西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特征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江澤民總書記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的西藏工作進行總結,在深入分析西藏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的基礎上,提出促進西藏從加快發展到跨越式發展。江澤民指出,在我國已有的改革開放基礎之上,對于西藏這樣的地區,可以通過集中力量的辦法,推動西藏跨越式發展,促進西藏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跨越式發展政策的提出使西藏在進入新世紀之后揭開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的日益突出,我國學者對西藏經濟發展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川藏地區的部分高校與藏學研究中心。其中,西藏民族學院的狄方耀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末創立了“西藏”,并著有《西藏經濟學》一書,在全國民族經濟學界有一定的影響。黃萬綸編著的《西藏經濟概論》、孫勇主編的《西藏:非典型二元結構下的發展改革》、多杰才旦與江村羅布的《西藏經濟簡史》等,是這個時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著作。
2001年中央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正式提出西藏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內學者隨之加大加深了對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研究,研究成果更為豐富。國內學者對西藏的研究,從西藏經濟與社會的現狀分析入手,總結了西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特征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對于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認為經濟結構調整是實現西藏跨越式發展的重點。王太福等對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基礎與內外部條件作了分析。認為目前西藏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依靠投資拉動,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點在于突破傳統農牧業和農牧區的發展模式,增強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推進小城鎮建設等,最后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基礎上加快市場化進程。西藏的發展既要爭取中央投資與財政扶持,也要積極啟動社會投資、金融扶持與資本市場發展,同時還要在擴大內需和市場體系建設方面花大力氣,以培育新經濟增長點與發展特色經濟,進一步擴大開放并發展開放型經濟。宋朝陽在對西藏三次產業結構進行較為詳盡的歷史分析基礎之上,提出了有條件地確定西藏地區的支柱產業與主導產業,繼而推動西藏經濟加快發展的觀點。二是認為西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尹雙慶提出了西部經濟跨越式發展與社會環境優化協同發展戰略。認為西部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點是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完善的經濟快速發展長效機制,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趙曦從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出發,分析了西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相對優勢與劣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西藏未來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路及一系列具體措施。認為市場制度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地區布局調整,以及人力資本投資與教育事業發展等是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此外,人口發展與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措施。鄭長德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對西部民族地區資源、三大產業發展、金融與資本形成、外商直接投資、人口增長與貧困問題、城鄉差距等多角度進行了分析,提出實現西部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轉型思路是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的觀點。三是注重各領域和相關方面對西藏跨越式發展的影響作用。毛陽海等比較全面地對支撐西藏跨越式發展的財政政策作了研究,是西藏當代經濟研究方面的一項重要成果。魏小文則從經濟結構調整中的稅收政策入手,對西藏跨越式發展進行了闡述。毛陽海在對西藏地區的貧困狀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調整西藏農村財政反貧困政策的建議。潘久艷從全國援藏決策過程的演化軌跡與過程、發展格局及其演化,援藏的社會經濟效應評價及援藏的改革路徑與政策回應等方面,延伸和細化了中國區域發展研究問題,對于西藏跨越式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國外學者對西藏經濟發展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國際藏學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信仰、社會文化與政治體制等方面,且多為探險游記、文學報告等,以后則較多地集中在對歷史、宗教儀式與社會生活方式等的研究之上,往往受到所在國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英國學者瓦德爾(LawrenceA.Waddell)、意大利學者圖齊(G.Tucci)、法國學者石泰安(A.Stein)和德國學者H•霍夫曼(H.Hoffmann)等早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即對西藏的藏傳佛教、藏族人信仰特點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考察研究。到20世紀中葉,以法國巴考等人的《敦煌吐蕃歷史文書》和意大利圖齊的《西藏畫卷》為代表的藏學名著逐一問世,推動了國際藏學的進一步發展。1959年以后,隨著大批藏學文獻流入西方,國際藏學研究獲得較大的發展。石泰安的《西藏的文明》對西藏的歷史、社會、宗教、習俗、文學與藝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察與生動的論述。梅•戈爾斯坦(MelYyn C.Coldstein)的《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對西藏的現代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成為藏學研究的代表作之一。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華盛頓大學以及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是國外藏學研究的重要中心。相比較而言,西方學者對西藏經濟的研究很少,對于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和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研究則更少。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