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藏東地區,重點鼓勵銅、鉛、鋅的勘查開發;在青藏鐵路沿線及拉薩周邊地區,重點鼓勵銅鉛鋅多及金礦勘查開發;在雅魯藏布江以南,重點鼓勵勘查鉻鐵礦、金、銻、鉛鋅銀多金屬礦勘查開發;在藏北、西北部地區,重點鼓勵勘查開發以鋰、硼、鉀為主的鹽湖礦產。
1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赫爾曼•戴利指出,可持續發展即為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不超過它們的再生率;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不超過可持續的可再生的替代物的開發速度;污染排放率不超過環境的吸收能力。西藏礦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2 科學規劃礦業開發布局,合理有序開發礦產資源
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就指出:要“從西藏的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尤其要大力發展特色農牧產品加工、優勢礦產資源開發、特色旅游業等,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了在青藏鐵路沿線、藏中和藏東“三江”流域優先布局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形成藏中、藏東地區有色金屬及鉻鐵礦產業基地和藏西鹽湖資源開發基地的意見。在藏東地區,重點鼓勵銅、鉛、鋅的勘查開發;在青藏鐵路沿線及拉薩周邊地區,重點鼓勵銅鉛鋅多金屬及金礦勘查開發;在雅魯藏布江以南,重點鼓勵勘查鉻鐵礦、金、銻、鉛鋅銀多金屬礦勘查開發;在藏北、西北部地區,重點鼓勵勘查開發以鋰、硼、鉀為主的鹽湖礦產。
3 加大找礦力度,進一步摸清西藏礦產資源家底
加大優勢資源的統籌規劃力度,突出重點,實現找礦大突破。堅持“四區并舉”總體勘探方向。即加快“雅魯藏布江礦產資源集中區、班公錯—怒江成礦帶西段礦產資源集中區、青藏鐵路沿線礦產資源集中區、藏東三江礦產資源集中區”四區的地質工作力度,加速勘查銅、富鐵、鉻、富鉛鋅、金等國家急需的礦種,尋找具有大型、超大型找礦前景和顯著開發效益的礦床類型。
4 堅持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建設綠色礦山
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便難以恢復。礦產資源開發必須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和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在礦業勘查開采過程中盡最大努力保護生態環境,把在勘查和采礦過程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強化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堅持“誰開采、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收益、誰治理”的原則,全面實行礦山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落實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責任;另外,可以探索建立礦山環境損害商業保險機制。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尋求合作,依法設立一種專門針對礦產開發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的不確定情況,在礦產開發前強制礦山企業購買環境保護責任保險。在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而企業又無力負擔巨額治理費用的情況下,政府就可以利用礦山恢復保證金或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對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而且兩者還可以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政府的財政壓力,又有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5 依靠科學技術,推動礦業健康有序發展
(1)制定積極的科技產業政策,政策重點傾斜在研究和采用有利于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技術,即發展替代技術。實現節能低廢清潔生產,倡導“循環經濟”,使單位GDP的能耗持續下降。
(2)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立法,加強執法,獎優除劣,科學制定不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標準。大力提倡先進高效的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維護生態平衡、防止污染的綠色生產工藝。
(3)重新整合科技界與決策層,強化其聯系與合作,加大政府宏觀管理、調控的力度,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進步的非對稱性問題,促進科學技術在礦業經濟中協調發展。加強科學技術對資源開發、利用支持能力的建設,逐步形成支持西藏礦業經濟的科學技術體系和科學管理體系。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