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1%,其中,旅游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6.7%,旅游業提供的直接就業崗位新增13.7萬人,間接帶動就業崗位增加超過50萬人。顯然,旅游業在安置城鄉勞動力就業,增強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
1.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業涉及面廣,乘數效應極為明顯。據中因旅游組織測算,直接參與旅游收入分配的是“住、吃、行、游、購、娛”六個部分,是人類體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成果的綜合性大舞臺。旅游對其產生的直接影響是收入,對其能產生間接影響是帶動餐飲、交通、金融、紡織、郵電通信等58個部門,由于旅游部門的消費也導致這些部門的收入增加。旅游業從傳統的飯店、旅行社、景點開始,產業領域逐步擴大到社會的多方面,逐步延伸了產業鏈并且最終要形成產業群。旅游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及相關機構不是孤立存在的,同處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形成一個以主導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體系這是產業集群形成的關鍵。
2.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量。云南農村剩余勞動力富足,需要從土地上轉到城市中去,而旅游業是服務業,也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有利于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的產業。近年來,旅游產業體系逐漸形成。目前,云南省共有旅行社、旅游住宿設施、旅游景區、旅游車船公司、旅游購物企業及旅游餐館企業等旅游基本單位19564戶,云南省旅游產業固定資產總規模超過600億元,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飯店旅館業、旅行社業、旅游交通業、旅游餐飲業、旅游娛樂業、旅游景區(點)和旅游商品購物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綜合產業體系。2009年,云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1%,其中,旅游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6.7%,旅游業提供的直接就業崗位新增13.7萬人,間接帶動就業崗位增加超過50萬人。顯然,旅游業在安置城鄉勞動力就業,增強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
3.旅游業的發展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旅游業所依賴的基礎設施包括水力、電力、通信、公交、碼頭、機場、治安、街道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文化站、醫院、學校、信息中心。旅游業的發展取決于社會的人力、物力、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又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一些旅游目的地城市在發展中重視和完善了七大系統(吸引系統、服務系統、交通系統、標志系統、質量系統、支持系統和保險系統)的建設。云南的城市的交通體系正在向外延伸,從平面向立體發展,將點、圈、帶聯系起來,形成了地下、地面、空中的立體式交通框架,提升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