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云南政府部門了解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最后一天,云南省官員將用直購電交易方式發展“水電鋁”的設想,寫信給國務院高層。信中表示,云南希望從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兩個環節對終端電價進行調整,兼顧發電企業、電網公司和終端用戶的利益。
在此之前,云南電解鋁企業與南方電網關于直購電的談判已經進行了七八年,始終沒能找到突破口。
此次云南省跟南方電網談判時,采用了蘿卜加大棒的政策。云南計劃在爭取直購電政策后,將省內電解鋁產能發展到560萬噸,電網公司可增加輸配電量550億千瓦,增加輸配電收入80多億元,攤薄輸配電成本。
有政府官員提出,如果南方電網不同意直購電,云南將依托曲靖、昭通片區1300萬千瓦的火電裝機組建云南自己的火電網,利用金沙江下游1600萬千瓦的水電裝機,建設自己的水電網絡,使發電企業脫離南方電網。
云南省政府官員認為,電解鋁要在新的政策環境中進行調整:2013年10月,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正式出臺,對于產能過剩的五大行業,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類處理,對電解鋁則是強調淘汰落后技術和高能耗產能,沒有削減總量要求。
在上述官員看來,《意見》對云南有利。因為《意見》要求包括“加強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提出“電解鋁行業在2015年底前淘汰16萬安培以下預焙槽,對噸鋁液電解交流電耗大于13700千瓦,以及2015年底后達不到規范條件的產能,用電價格在標準價格基礎上上浮10%。”“采取綜合措施推動缺乏電價優勢的產能逐步退出,有序向具有能源競爭優勢特別是水電豐富地區轉移,支持電解鋁企業與電力企業簽訂直購電長期合同。”
目前,政策支持跨地區產能置換,引導國內有效產能向優勢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鼓勵國內企業在境外能源豐富地區建設電解鋁生產基地。“一系列政策標志著我國電解鋁行業將迎來加快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的新的發展時期。”
另外,云南省政府認為,在發達國家,鋁電聯營模式主要依靠水電等清潔再生能源。使用水電進行電解鋁生產,噸鋁比使用煤電減少碳排放約12噸,削減幅度為90%。以綠色清潔的水電支撐電解鋁生產,不僅在資源和環保方面明顯優于煤電鋁,而且水電成本持續降低,水電鋁的成本優勢越來越明顯。
“以后電解鋁規模前十的企業中,西部電解鋁企業將占七八個。”上述官員如是暢想電解鋁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