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09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為重慶長江上游中心建設提供了契機和條件。對于重慶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優勢,本文主要以各個金融要素市場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包括資本市場、銀行借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票據中心。
2009年金融產業占重慶全市GDP的6%,第一次成為重慶市支柱產業,為全市第五大支柱產業,而從全國范圍來說,僅有6個省市的金融占GDP比重超過5%,重慶居第四位。特別是中國的第三個副省級新區一重慶兩江新區的設立,迎來了攜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新區政策建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春天。
重慶金融發展已然上升到了國家戰略。2009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為重慶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契機和條件。對于重慶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優勢,本文主要以各個金融要素市場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包括資本市場、銀行借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票據中心。
1.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分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組成的市場為“一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為“二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即OTC市場為“三板市場”,主要為沒有達到上市資格的一些公司提供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場所。
一板市場。基于最新數據(見表1),僅從上交所一家分析,中西部各城市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數量比起東部和沿海地區來說少很多。重慶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的數量比武漢和西安略少,但與成都相當。
創業板塊。我國于2009年8月正式推出了創業板塊,給新興企業提供了發展和融資的平臺。迄今重慶已有多家企業成功上市,還有許多其他重慶企業正在積極準備。
OTC市場。重慶股份轉讓中心(以下簡稱“股份中心”)是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適時將重慶納入全國場外交易市場體系”的要求批準設立,于2009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其成立旨在積極參與全國證券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在證監會統一監管的市場體系中承擔證券場外交易市場建設試點任務,推動企業在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成長型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
2.銀行借貸市場。截止2011年6月末,重慶銀行業總資產突破2萬億元;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3萬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5萬億元,西部排名第二;存貸比81.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7個百分點。同時,銀行業利潤增長迅速,2011年上半年實現稅后凈利潤187.9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50%。此外,重慶銀行機構體系建設西部領先,截止2011年6月末全市已有各類銀行57家,銀行數量繼續保持西部城市第一。
表1 各主要城市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數目對比表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成都
|
西安
|
武漢
|
在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數目
|
72
|
185
|
17
|
21
|
18
|
29
|
40
|
3.產權交易市場。重慶的產權交易所可以分為國有產權交易所和土地交易所。2007年5月,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簡稱:重慶聯交所)被確定為授權從事中央企業國有產權交易試點機構,成為繼京、津、滬之后的全國第4家國務院國資委授權從事中央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全國性市場。2008年12月,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掛牌成立,推動了土地的流轉,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同時也可盤活土地,給農民帶來收益。這是農村金融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重慶這樣的城鄉結合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電子票據中心。《若干意見》稱“依托全國金融市場中心建設整體布局,待時機成熟后,優先考慮在重慶設立全國性電子票據交易中心”。在重慶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企業和銀行可以在上面報價、交易、背書,票據交易可以更安全,使資金流動更為充分。目前已有中國工商銀行在重慶設立了票據中心,以票據營業部為“龍頭”、七家分部為“主干”,實現了總分部一體化、網絡化經營運作。
5.商品期貨交割倉庫和遠期交易市場。《若干意見》稱“支持期貨交易所在重慶設立當地優勢品種的商品期貨交割倉庫,支持在重慶設立以生豬等畜產品為主要交易品種的遠期交易市場”。重慶周邊有很多區縣,都有其各自的特殊產業,使用期貨和遠期等現在的金融衍生產品可推動區縣特色產業的發展,給廣大人民帶來實惠。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