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將發展產值達1.2萬億元的七大新興產業,并將發展低碳經濟列入規劃,確保“十二五”末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6%。
重慶的排放與經濟發展、能源需求、能源結構、碳匯能力等有關。因此,本研究中對經濟發展考慮了由于投資率不同帶來的高、中、低三種發展情景,并在此基礎上設置節能情景和低碳情景,分別考慮節能水平的提高和能源結構的改善、碳匯能力增強對未來重慶溫室氣體排放變化趨勢的影響。
一、節能情景設置
節能情景的設置主要考慮經濟發展和單位GDP能耗水平降低兩方面。
1、經濟發展
為了保證經濟的高速增長,重慶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相應維持在較高水平。本研究考慮不同的投資率和城市化帶來的高、中、低三種經濟發展速度及其對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2、單位GDP能耗
“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將發展產值達1.2萬億元的七大新興產業,并將發展低碳經濟列入規劃,確保“十二五”末全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6%。將重慶2008年各產業單位產值能耗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發現,重慶一產、工業、建筑業能耗水平均有較大節能潛力和空間(見表2)。三產能耗水平已處于國內較好水平。因此本研究中,假設“十二五”期間,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效率的提高,重慶每年單位產值能耗下降3.2%,三產能耗水平保持現狀不變。
二、低碳情景設置
在節能情景的基礎上,本研究考慮能源結構、清潔能源、碳匯能力三方面的影響,構造重慶低碳情景。
1、能源結構
(1)煤炭供應能力預測。重慶市在“十二五”期間年產煤維持在4000萬t左右,若重慶能源消費結構仍維持目前比例,則2011年其缺口為672萬t,到2015年為1999萬t。因此重慶未來的發展,應該減少對煤炭的需求,保障煤炭能源供應安全。
(2)電力供應能力預測。2010年全市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萬kW,2012年將達到1600萬kW,2015年將力爭達到2200萬kW。另外,2012年電量缺口120億kWh,2015年電量缺口180億kWh。重慶市在“十二五”期間地方電源供電將可以滿足全市約81%的電量需求,其余電量缺口可從外部購入。
(3)油料及天然氣供需能力預測。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重慶市不出產石油,所需成品油全部靠外部調入。重慶市是天然氣主產區,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中國天然氣配額是全國統一分配和調度,因此本研究中天然氣消費比例緩慢上升,2015年結構比例達到15%。為保證天然氣替代工程順利推行和優化重慶能源結構,重慶市應向國家爭取川氣東送項目在重慶的留存份額。“十二五”期末重慶市能源消費品種結構變化見表3。
2、低碳能源
本研究中的低碳能源主要是指相對于傳統能源,溫室氣體排放較少或者不排放的能源。重慶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將以水電、太陽能等為主,對風力發電給予扶植政策和導向。水電方面:重慶市境內主要有長江、烏江、嘉陵江、涪江等河流及其支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298萬kW,理論年發電量2013億kWh。單機裝機容量500 kW及以上的技術可開發電站共有420座,總裝機容量982萬kW,年發電量446億kWh;太陽能發電方面:重慶市正加大太陽能使用的普及程度,進一步增強光伏發電產業在重慶的競爭力和產業規模,以實現2015年、2020年重慶市太陽能利用可分別替代當年總耗電量的2%、3%;風電方面:重慶屬于風能資源較貧乏地區,但一些山口、河谷地區,特別是盆地邊沿的東北部山區風能資源較豐富。根據重慶市氣象臺站10米高度測風資料統計,重慶市風能總儲量2250萬kW,可技術開發的風能在10-50萬kW左右。
3、碳匯
(1)森林碳匯。根據重慶市森林工程規劃,2012年新造林11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2017年新增森林面積15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
(2)碳捕捉和封存。C02捕集與地質封存(CCS)技術比較適合于像火電、鋼鐵、水泥等大型工業C02固定集中排放源,也可應用于大規模產生低碳或無碳的非電力和運輸行業及分散的小規模企業。目前,重慶將CCS技術研發納入“十二五”科技規劃,對企業和科研單位CCS技術提供持續的支持,并協助爭取國家、歐盟的技術和資金支持。2015年前,對合川雙槐電廠關鍵設備和吸收劑性能進行改進,降低運行能耗和捕集成本,擴大煙氣捕捉總量,做好碳捕捉技術推廣的前期工作。2020年前,選擇水泥廠、常規火電廠以及鋼鐵、合成氨、燒堿等高耗能工業作為試點行業,應用C02捕獲裝置并給予經濟和政策支持。因此,本研究中假設2015年重慶碳捕捉和封存能力為2萬t,2020年增加到10萬t。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