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重慶必須以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為首要任務,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節能減排工作,優化能源結構,積極推進森林工程建設,按照情景發展,才能保證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調查包括重慶市行政區域內部的能源消費(不包括火力發電導致的氧化亞氮的排放)、工業部門非能源消費、農牧業過程、廢棄物處置過程、碳匯等過程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子系統及其內部變量對能源消費產生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依據所建立的重慶市溫室氣體排放系統動力學模型,對重慶市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2011-2020年節能情景和低碳情景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模擬預測。
模擬結果表明,中速經濟下,2020年,節能情景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2.053 tC02/萬元,比2005年下降43%;低碳情景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1.944 tC02/萬元,是節能情景的94.7%,比2005年下降46%。產業能耗水平降低,即節能情景,是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途徑。重慶必須以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為首要任務,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節能減排工作,優化能源結構,積極推進森林工程建設,按照低碳情景發展,才能保證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重慶市溫室氣體排放現狀評價和預測基礎上,提出以下重慶市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經濟結構優化。優化第二產業結構,限制高碳產業發展。限期淘汰達不到節能基本要求的火電、鋼鐵、水泥、化工、氧化鋁、煤礦六大高耗能產業的落后產能和高能耗生產設備。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限制“高碳”行業發展制定行業碳排放強度準人的標準,逐步實行更加嚴格的產業政策,控制高能能耗、高污染項目審批和建設。
(2)能源結構調整。一方面,結合重慶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天然氣開發與利用,另一方面,有序發展水電,扶持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大力減少碳排放。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集約開發和幫扶區域太陽能、風能和地熱的發展。
(3)積極增加碳匯。在穩定現有森林覆蓋率的同時,對有提升潛力的區域進一步通過造林和再造林穩步提升森林碳匯的質量和效果;建立健全重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對林地的占有、開發、使用和消費,制定合理的生態和經濟補償措施和實施標準;大力發展CCS技術,支持引進先進CCS技術,加大推廣執行力度,逐步由試點企業向重點行業推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