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子和汽車雙輪支撐明顯。1-11月,全市工業“6+1”支柱產業,汽車、電子、裝備(含摩托車)、化醫、材料、輕紡、能源產業總產值增速分別為22%、23.7%、5.7%、7.3%、11.6%、12.8%、6.8%,其中電子和汽車產業對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7.7%。電子產業持續發揮第一驅動力作用,實現產值2628.6億元,同比增長23.7%,貢獻率為29.2%。筆電產量達4938萬臺,打印機1742萬臺,顯示器888萬臺,手機3125萬臺,增幅分別達34.4%、130.8%、23.8%和231.5%。汽車產業在長安股份、長安福特等企業新產品持續放量拉動下,實現工業總產值2726.6億元,同比增長22%,貢獻率為28.5%。全市生產汽車193萬輛,同比增長23.9%,增幅高于全國水平5.8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轎車96.8萬臺,同比增長20%,增速高于全國水平3.4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產銷率進一步提升。1-11月產銷率為97.7%,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列西部地區第一。39個行業大類中有23個產銷率同比提高,尤其是電子通信行業提高2.3個百分點,通用設備提高2.1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器材業提高1.5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提高1.3個百分點。在全市重點監測的54個產品中,有40個產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機制紙及紙板、平板玻璃、氧化鋁、數控金屬成形機床、發電機組、變壓器、電力電纜、家用電冰箱、手機、微型計算機整機、筆記本電腦、打印機12個產量增幅超過30%,手機、打印機、冰箱成倍增長,分別增長2.3倍、1.3倍和1.3倍。
第三,工業外向度不斷提高。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030.2億元,同比增長35.2%,占全市規模工業銷售產值比重為14.7%,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特別是電子行業出口交貨值1584.4億元,同比增長63.7%,占全市規模工業出口交貨值的88.6%,對全市出口交貨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4%。在所有制結構中,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增勢保持領先,實現產值3920.1億元,同比增長26.6%,高于全市水平12.7個百分點,高于國有控股企業增速15.3個百分點,對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達到47.7%。
第四,工業企業效益大幅增長。今年以來,工業企業通過管理創新、新產品投放、降本增效等綜合措施,促進了工業質量效益的提升。1-10月, 全市規模工業實現利潤533.8億元,同比增長43.1%,高于全國29.4個百分點,增幅繼續居全國第一。其中: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171.3億元,同比增長1.6倍;計算機、通信和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15億元,增長8.7倍;電力熱力生產及供應業19.1億元,增長2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6.7億元,增長78.8%;醫藥制造業21.5億元,增長49.2%。利潤總額排前十位的行業占全市的75.5%,增長50.2%,對增長貢獻率為83.7%。此外,其它效益指標表現出色,實現利稅總額1014.3億元,增長30.8%;全員勞動生產率23.5萬元/人,增長5.7%;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5.7%,提高13.5個百分點。
第五,工業投資保持適度增長。1-11月,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163.2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32%。工業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17.5%,總體上呈現平穩增長態勢。1-11月,全市“6+1”支柱產業完成投資2921億元,占全市的92.3%,化醫(22.4%)、裝備(21%)等行業增長較快,消費品(17.7%)、材料(17.6%)、汽車(16.1%)總體平穩,能源(13.9%)、電子信息(11.9%)增長相對放緩。1-11月,民間投資1898.4億元,同比增長29.7%,延續今年以來高速增長態勢,占工業投資比提升至6成,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