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30日,由人民郵電報社、中國信息產業網主辦的“2016中國通信行業云計算峰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監管部門、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之路。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隨著我國“+”行動計劃的逐步實施,電信運營商在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有望找到廣闊的藍海市場,成為“互聯網+”的使能者。
不要“妖魔化”互聯網
“互聯網+”正帶來傳統行業的顛覆與升級,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市場部總經理楊居正表示,現在幾乎各行各業都在關注“互聯網+”。據IDC發布的報告,廣告、媒體與出版行業是最先遭受互聯網沖擊的,接下來是零售業和電信業,緊隨其后是金融、醫療和教育,最后是制造、交通物流、農業和能源等行業。
近年來,互聯網極具侵略性的發展無疑讓傳統行業有些“恐懼”,特別是即時通信、互聯網打車、互聯網金融等各種OTT業務的快速推廣和應用,更是讓傳統行業感受到了生存危機。不過楊居正認為,傳統行業大可不必“妖魔化”或者“神話”互聯網,因為互聯網歸根結底只是工具,其大發展的背后是資本結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依靠未來的收益來補貼今天的發展,憑借用戶規模優勢,借助互聯網手段降低交易成本,這樣一來那些傳統行業中凡是交易成本較高的環節就很容易被其顛覆。
他指出,傳統行業并不是只能被動地防守,實際上“互聯網+”有兩條路徑:在昨天和今天,互聯網公司通過跨界發展顛覆傳統行業;在今天和明天,傳統行業也能夠積極主動地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創新,依托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
“斑馬”與“黑紋白馬”
“互聯網+”引爆了行業云的需求,楊居正介紹說,政務、教育、醫療、制造、金融、中小企業等都對云計算提出了非常明確的需求,而這些都是似曾相識的,以前稱為電子政務、數字化辦公等,現在是“互聯網+”,其本質都是依靠最新的技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傳統行業的轉型和升級。
他指出,現在我國各個行業的云計算發展參差不齊,需求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比較初級的需求是項目型,在原有系統引入虛擬化技術和私有云管理平臺,就好像在白馬身上畫上黑色條紋;較高的層次是借助云化的機會實現業務重構;最終應該實現的是產品型真正云化,非關鍵環節外包,實現整體轉型,這才是真正的“斑馬”。
當前行業云發展面臨著兩大現實問題:一是存量的IT系統導致的煙囪化與孤島化;二是屬地部署需求帶來的技術與心理問題。“許多企業還是希望建設放在家門口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云’。”但是,現在自建云平臺已很難滿足需求。數據爆炸時代已經來臨,網絡環境下每18個月產生的數據量等于有史以來數據量之和,數據需要保存的時間大大延長;在智能分析方面,數據需要集中存放、實時處理,通過大數據分析發揮其價值。此外,IT系統不再僅僅服務于內部客戶,正從信息化向互聯網化發展。租用云服務也面臨新的問題與挑戰,“互聯網級”云服務面臨向“政府/企業級”云服務的升級。楊居正認為,專享云與混合云正成為重要的趨勢。
楊居正介紹說,中國電信為行業云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可實現云網融合、安全和可定制,具有全網布局、分級承載、全球資源和屬地服務等優點,正積極推動云產品的行業化升級。
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典型的平臺經濟
中國聯通信息化事業部副總經理范濟安指出,所謂平臺經濟,是基于虛擬或現實空間,以平臺型企業為主導,通過整合力量,與關聯方一起組成一個新的經濟生態系統,形成核心競爭力,實現彼此增值,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帶來活力。大數據與云計算是典型的平臺經濟,主要表現為:數據量大,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支撐,需要整合不同的技術;數據來源多,需要多家合作,需要交流交易的空間和場所;云計算需要通過網絡連接來獲取資源、技術與應用服務。楊居正認為,未來云計算應與大數據更緊密地結合,逐步推動數據價值的“核聚變”。
范濟安介紹說,為了促進云計算和大數據更好地融合發展,中國聯通推出了一個運營機制:大數據生產運營機制;二套管理體系:企業數據標準體系、數據安全管理體系;三個平臺:應用平臺、大數據平臺和云平臺。他認為,大數據的演進并沒有跟上云計算的發展步伐,大數據的規模應用能夠幫助運營商創新業務應用,開拓藍海市場。
中國聯通的大數據應用分為兩大類:對內和對外。范濟安表示,在對外應用方面,大家現在經常提到的“數據變現”,主要是指利用數據資產來產生收益。該收益包括經濟收益、社會收益以及數據交換的收益。目前,中國聯通通常是按行業來劃分對外應用,如金融、旅游、交通、醫療、零售、公安等,也可按照應用的類別來區分,如精準營銷、信用評估、位置軌跡等。
范濟安指出,未來中國會擁有超大規模的大數據市場,到2020年中國所掌握的數據能占到全球整個數據量的20%,這種市場優勢必能培育出一批國內優秀的大數據企業,在數據獲取、存儲、挖掘、分析、應用和運營等方面創造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繼公有云熱潮之后,大數據將給云計算帶來新一輪的增長高潮。但他同時指出,挑戰不僅僅是在設備規模上,同時也在技術架構上,將迫使云計算與大數據在更深層次上進行整合。這種整合也給用戶帶來了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即云數據服務。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