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8月8日,北京奧運會盛大啟幕,世界聚焦體育的魅力;八年后的8月8日,在里約奧運會舉辦之際,“全民健身日”迎來了八周歲生日。在為體育健兒加油、為全民健身喝彩的同時,保險界人士表示,保險業應該抓住“健身”這個機會,做好大數據的積累。因為,健身大數據中蘊藏著“真金白銀”。
說健身大數據之前,先談談體育大數據。
體育大數據如今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回顧最近幾年,似乎每逢大賽,體育大數據就開始大受關注。南非世界杯時,德國隊的一個團隊中,每個球員的護腿板上都裝了個芯片,這個芯片可以實時了解運動員的狀態,比如心跳、血流、脈搏、呼吸等。這個大數據最大的用處是可以告訴教練,讓他決定是不是該換人了。在里約的賽場上,大數據也派上了用場。通用電氣在運動員身上安裝了心臟監測儀,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提升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體能。
體育大數據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商機。比如,相關機構能通過數據建立一個基礎,分析一個省份目前參與運動培訓的人群有多大,整體經濟總量有多少。通過這種數據分析,促成商業的賽事活動辦得更有價值。比如說這個地區可以舉辦一千人以上的比賽,那機構會根據這個一千人的規模做預算,科學地支出。然后通過市場價值,也能夠吸引一些廣告投入和贊助商。
正因為體育大數據中蘊藏看真金白銀,所以資本已經悄悄布局體育大數據公司。8月2號,華人文化宣布投資體育大數據企業魔方元科技。之前,蘇寧文化宣布對體育數據運營平臺創冰科技投資3200萬元。樂視體育也拿出近4000萬元,投資搜達足球。
健身大數據不等同于體育大數據,但它對保險業而言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
健身不健身,對健康而言真的有很大差別。健身可以提高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改善內分泌系統,使人更健康。而被保險人是否健康對保險公司真的很重要:被保險人越健康,健康保險理賠就越少;理賠越少,保險產品的定價就會越低,在市場上對客戶就會有更大的吸引力。保險公司在掌握健身大數據的情況下,可以針對不同人群開發出不同類的豐富多彩的產品。
目前,已經有保險公司意識到健康大數據的重要性,也嘗試推出了一些數據搜集措施。
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攜手可穿戴設備商推出了一款“智能健康險”,以用戶的真實運動量作為定價依據,用戶的運動步數還可以抵扣保費。
該保險產品可通過與可穿戴設備及運動大數據結合,在專屬APP產品中開設入口,用戶投保時,系統會根據用戶的歷史運動情況以及預期目標,推薦不同保額檔位的重大疾病保險保障。目前分檔為20萬、15萬、10萬保額。用戶歷史平均步數越多,推薦保額就越高。比如每天10000步,推薦保額就是15萬。
保單生效后,用戶每天運動的步數越多,下個月需要繳納的保費就越少。根據測算,如果用戶在參加健康計劃前30天的平均步數達到5000步,則被推薦10萬保額重大疾病保險保障;在申請加入健康計劃后,申請日的次日會作為每月的固定結算日,只要每天運動步數達到設定目標,下月結算時就可以多免費1天。
這類創新保險產品更像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健康管家”,不僅鼓勵用戶運動,實現自我健康管理,更能根據用戶的真實運動情況,進行合理動態定價,甚至免費。用戶通過健康管理降低了疾病風險,保險公司也降低了賠付率,因而能夠實現雙贏。
保險業要挖掘健身中的大數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無論如何,這個市場值得保險業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