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方機構預測,受豬肉價格回落影響,9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可能同比增長1.8%左右。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8月中下旬以來,豬肉價格開始見頂回落,22省市豬肉均價與商務部食品價格指數中豬肉價格均持續下跌,對豬肉價格具有先導關系的“仔豬/豬肉價格比”從7月初開始回落,顯示本輪豬肉上漲周期峰值已過。而7月以來生豬存欄量連續兩個月回升,顯示豬肉供給已經開始調整。豬肉價格回調以及供給改善顯示通脹壓力正在減緩。在整體需求維持疲弱環境下,通脹難以大幅度上升,將繼續維持偏弱格局,預計9月CPI同比增速將下行至1.8%。
“受9月豬肉、雞蛋價格短期上漲結束及北方蔬菜和時令水果大規模上市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預計CPI同比增長率為1.8%左右,略低于8月0.2個百分點,物價水平仍然處于低位。”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課題組成員蔡含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另據海通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姜超分析稱,9月以來豬價有所回落,一是因為年初開始的仔豬補欄對豬肉供給的影響會在三季度以后逐漸顯現,二是節前國家儲備肉投放調控市場。
展望四季度,機構認為,即使CPI再次走高,幅度也會比較有限。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預計,四季度CPI漲幅在2%左右,比三季度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全年CPI上漲1.6%左右,漲幅比上年低0.4個百分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當前影響CPI走勢的最大因素是食品價格。最近生豬存欄量觸底回升,8月末生豬存欄量38731萬頭,比7月增加193萬頭,但能繁母豬存欄量3860萬頭仍在下降。由于豬肉生產周期為二到三個季度,因此豬肉價格仍可能上升,但是環比漲幅不會像7月、8月那么大。蛋類作為肉類食物的替代產品,環比價格將受到肉類價格的影響而有所回升。在國內經濟環境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的情況下,非食品價格缺乏上漲動力,整體基本保持平穩。預計未來CPI有小幅上行的可能,但全年平均漲幅將低于2%,不會超過3%的政策目標值。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