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消費金融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同時,在互聯網金融浪潮的推動下,金融行業邁向零售,小微比重加大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報告分析,截止2015年8月,我國居民儲蓄余額連續三個月突破43萬億,居民投資理財及超前消費意識增強,借貸消費意愿明顯加強,尤其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年輕群體對于金融服務產生強烈的需求,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缺口。2011年,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僅為6.8億元。而到2014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已達到183.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05%,預計2019年規模將達到6萬億以上。
消費金融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各路資本將紛紛布局消費金融。
下圖為我國2011——2019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下圖為我國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業結構圖:
報告表示,發展消費金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是當下重點,加之國內整體經濟下行,傳統企業茍延殘喘,銀行對于中小企業惜貸,對于個人貸款則由于風險較大而不敢涉入。這些銀行不能滿足的用戶需求,為各路資金入場消費金融市場提供了契機。
同時,我國消費具有巨大潛力,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增加15.4%。但與美國相比依然有較大的差距。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此外,消費金融的發展遇到多方利好的政策,如將消費金融的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鼓勵促進新消費領域的金融發展等。
最后,與國外相比,國內消費金融的潛力無限。目前,消費信貸占整個金融機構所發放信貸的比重為20%左右,而發達國家,消費信貸占比超過60%,差距懸殊。這中間的空間有待釋放。
根據波士頓咨詢的數據,截止2014年,我國個人貸款余額是7.7萬億,到2018年將增長到17.5萬億。
報告的結論表示,消費的增長始終是經濟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以消費為導向也正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真諦。隨著我國民間財富的增長、國家對消費的刺激政策,我國居民的消費意愿逐年增高等,處于初級階段的消費金融行業將快速發展、潛力巨大。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調研報告請關注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