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口海關統計,2016年1-3月,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6.3億元,占海南口岸出口總額的14.9%,同比(下同)下降6.7%。
一、一季度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3月出口同比環比雙雙增長。3月份,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2.2億元,同比增長41.8%,環比增長82.8%,2016年以來首次實現雙增長。
(二)一般貿易占比逾9成,加工貿易出口降幅明顯。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農產品5.8億元,下降4.8%,占口岸農產品出口總值的91.5%;加工貿易出口5342.8萬元,下降23.1%。
(三)民營企業領跑口岸農產品出口,國有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表現疲軟。民營企業出口4.7億元,下降1.2%,占口岸農產品出口總值的75.4%;國有企業出口260.9萬元,下降58.5%;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5億元,下降19%,占24.2%。
(四)日本、歐盟等市場出口繼續下降,對美國出口微增,對伊朗、新加坡、加納等新興市場出口增勢迅猛。對日本出口8618.1萬元,下降15.2%,再次進入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排名前三位市場;對歐盟出口3997萬元,下降10.1%;對美國出口農產品2.3億元,微增0.5%,為海南口岸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占口岸農產品出口總值的36.2%。此外,對伊朗出口5659.7萬元,增長42.9%;對新加坡出口339.9萬元,增長20倍;對加納出口444.5萬元,增長24.7倍。
(五)水海產品下降近1成但占比仍超9成,瓊脂、胡椒、蔬菜、糖食、椰子汁出口逆勢增長。出口水海產品5.9億元,下降7.8%,占口岸農產品出口總值的93.3%,其中出口羅非魚及相關產品4.2億元,下降5.9%,占口岸水海產品出口總值的71.6%;出口蝦及蝦類產品180.3萬元,下降82.4%。其他主要出口商品還有瓊脂1398.8萬元,增長7.5%;胡椒604.7萬元,增長2.5倍;蔬菜355.3萬元,增長19.5%;糖食714萬元,增長67.1%;椰子汁154.6萬元,增長28.9%。
二、一季度月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值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建議
(一)歐盟、日本等市場需求疲軟帶動農產品出口下降,美國市場出口開始出現回暖。全球經濟仍處于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份CPI同比下降0.1%,歐盟及日本國內通縮壓力的進一步提高,使得農產品消費需求受到抑制。1-3月海南口岸對歐盟和日本出口農產品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合計拉低口岸農產品出口值3個百分點。但3月份美國經濟出現了復蘇的跡象,作為海南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2016年來首次出現增長,有效防止海南農產品出口總值進一步下降。
(二)羅非魚出口行情繼續拖累農產品出口總值下降,瓊脂、胡椒、蔬菜等產品尚未形成出口規模。海南具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但已形成出口規模的僅有羅非魚,羅非魚出口情況的好壞直接決定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發展狀況。去年以來,美國等傳統市場對羅非魚的需求一再下滑,導致出口訂單量大幅減少,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3月份,出口羅非魚及其相關產品4.2億元,占口岸農產品出口總值的66.8%,出口均價大幅下跌14.7%,羅非魚拖累海南口岸農產品出口值下降3.9個百分點。而瓊脂、胡椒、蔬菜、糖食、椰子汁合計3227.4萬元,僅占農產品出口總值的5.1%,上述五者經濟體量小對拉動海南農產品出口總值增長作用有限。但不可忽視的是,今年3月以來,作為海南特色農產品的胡椒、椰子汁增勢顯著,海南特色農產品的出口潛力仍然很大,未來有可能成為推動海南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動力。
版權聲明